意思解释
清平乐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炎天畏景。午漏那堪永。何苦相仍愁簿领。短壑清溪牵兴。瑶台月下曾逢。何由却睹冰容。一笑为驱烦暑,故人元是清风。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天,我畏惧炽烈的阳光,长时间的白昼让我无法忍耐。何必再为那烦闷的事情而忧愁呢?短短的山谷与清澈的小溪让我感到神清气爽。在瑶台月下,我曾与你相遇。如今又如何能再见到你那如冰般的容颜呢?只需你轻轻一笑,就能驱散这烦闷的暑气,毕竟老朋友你本就是清风。
注释:
- 炎天:炎热的夏天。
- 畏景:惧怕强烈的阳光。
- 午漏:指白天的时间,尤其是午后的时光。
- 愁簿领:指因烦恼而忧愁。
- 短壑清溪:短小的山谷和清澈的小溪。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
- 冰容:如冰一样清冷的容颜。
- 故人:老朋友。
典故解析:
“瑶台”源于古代神话传说,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好与理想的境界。“清风”则常用来形容高洁、脱俗的人物或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5年-1120年),字子文,号元白,北宋诗人,以词作著称,尤其擅长表情达意,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之时,诗人通过对炎热夏日的描写,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描绘炎热的夏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开篇以“炎天畏景”引入,表现出夏天的酷热让人感到压抑,随即转向对烦闷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消极的情绪。然而,随着“短壑清溪牵兴”的出现,诗人逐渐走出烦闷,开始感受到自然的清凉与惬意,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
尤其是“瑶台月下曾逢”一句,展现了诗人与故人曾经的美好回忆,增添了作品的情感厚度。最后一句“故人元是清风”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期许与寄托。
整首词在抒情中融入了景物描写,体现了中华诗词中“情景交融”的美学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炎天畏景”:在炎热的夏天,我害怕阳光的强烈。
- “午漏那堪永”:漫长的白昼让我难以忍受。
- “何苦相仍愁簿领”:何必再为烦恼而忧愁呢?
- “短壑清溪牵兴”:短小的山谷与清溪让我心情愉悦。
- “瑶台月下曾逢”:在美好的月光下,我曾与你相遇。
- “何由却睹冰容”:如今又如何能再见到你那清冷的容颜呢?
- “一笑为驱烦暑”:只需你轻轻一笑,就能驱散烦闷的暑气。
- “故人元是清风”:你本就是那清凉的风,令人心旷神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比作清风,表现其清新脱俗。
- 对仗:整首词中有不少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拟人:给夏天的炎热和烦闷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写夏日的炎热与友人的回忆,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思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炎天: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恼与压迫感。
- 瑶台:代表理想与美好的回忆。
- 清风:象征着友谊的清新与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炎天畏景”中的“景”指什么? A. 美景
B. 阳光
C. 朋友
D. 山水 -
诗中提到的“瑶台”象征着什么? A. 理想的居所
B. 现实的困境
C. 过往的回忆
D. 未来的希望 -
“短壑清溪牵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喜悦
C. 疲惫
D.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晁补之与李清照的词作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女性的细腻情感,而晁补之则以清风的意象来表达清爽与自在,展现了男性词人的洒脱风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生平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