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

时间: 2025-01-04 07:09:52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北抛衡岳南过雁,

朝发襄阳暮看花。

蹭蹬也应无陆地,团圆应觉有天涯。

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北抛衡岳南过雁,朝发襄阳暮看花。
蹭蹬也应无陆地,团圆应觉有天涯。
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白话文翻译:

在百尺高的竹竿上,竖着五两重的斜力,这一生何处不是我的家呢?
北方我抛下衡山,南方我经过大雁,清晨从襄阳出发,傍晚时分欣赏花卉。
纵使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也应没有陆地可寻,团圆时却总觉得有天涯。
随着风浪年年离别,却仍然笑着期待八月的木筏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竿头:指竹竿的顶部,象征着高处和追求。
  • 五两:古代重量单位,意指轻微的东西,暗喻人生活的压力。
  • 衡岳:指衡山,是南方著名的山脉。
  • :大雁,象征迁徙和远行。
  • 朝发襄阳:早晨从襄阳出发,襄阳是地名。
  • 蹭蹬:在海上漂流的意思。
  • 团圆:指亲人团聚,常常与中秋节相关联。
  • 八月槎:指八月时节的木筏,反映团聚的期待。

典故解析:

  • “随风逐浪”:常指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反映商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 “八月槎”:中秋节象征团圆,表达对团聚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江湖生活和旅行中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商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往往漂泊在外,四处奔波,追求生计与梦想。诗作诞生于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商贸活跃,表现了当时商人群体的心态和生活情景。

诗歌鉴赏:

这首《商人》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商人漂泊生活的艰辛与追求。开头的“百尺竿头五两斜”便用极富想象力的比喻,表达了商人生活的不易与随时可能的变故。后面描绘的“北抛衡岳南过雁”,则不仅是地理上的迁徙,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命运结合,形成一种对比,强调了商人的孤独感和对家的渴望。

在“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中,诗人展现了商人对团圆的期待,尽管每年都要经历离别,但他仍然带着笑容,期待着重聚的那一刻。这种情感在诗中达到了高潮,传达了对家的深切眷恋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对现实的无奈转向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尺竿头五两斜”:用竹竿的高度比喻商人的生活,寓意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 “此生何处不为家”:表明商人为了生计到处漂泊,家在心中,四处都是家。
  • “北抛衡岳南过雁”:描绘他在北南之间的迁徙,象征着流动的生活。
  • “朝发襄阳暮看花”:表现了日常的辛劳与短暂的美好。
  • “蹭蹬也应无陆地”:表达漂泊的孤独,即使在海上也难以找到归属感。
  • “团圆应觉有天涯”:团聚的时刻也隐含着距离与思念。
  • “随风逐浪年年别”:年复一年地离别,表现了商人的孤独。
  • “却笑如期八月槎”:即使离别,也仍然期待着重聚,表现乐观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商人的生活比作在百尺竿头上,形象生动。
  • 对仗:如“北抛衡岳南过雁”,具有音乐感和节奏感。
  • 夸张:如“百尺竿头”,体现生活的极端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商人的漂泊生活,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与团聚的渴望,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坚韧,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竿”:象征追求与奋斗。
  • “雁”:象征远行与思念。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海”:象征漂泊与孤独。
  • “槎”:象征团圆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抛衡岳”指的是:
    A. 自北往南的迁徙
    B. 自南往北的迁徙
    C. 留在家乡
    D. 在山上生活

  2. “随风逐浪年年别”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离别的无奈
    C. 幸福
    D. 对未来的期待

  3. “八月槎”象征的是什么?
    A. 离别
    B. 团圆
    C. 旅行
    D. 努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体现了另一种生活态度,与吴融的《商人》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关注的是豪放不羁的生活,而吴融则反映了商人的辛劳与对家庭的思念。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