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

时间: 2025-01-06 08:28:49

隐隐隔千里,巍巍知几重。

平时未能去,梦断一声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隐隔千里,巍巍知几重。
平时未能去,梦断一声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远山的朦胧景象,虽然隔着千里之遥,但那巍峨的山峦依然令人心生敬畏。平时没有机会前往,梦中却被一声钟声惊醒,仿佛与远山的距离更为遥远。

注释:

  • 隐隐:微弱而模糊的样子,形容远处的山影。
  • 巍巍:形容山高而雄伟的样子。
  • 平时:通常、平常的时候。
  • 未能:未曾能够。
  • 梦断:梦中被惊醒或中断。
  • 一声钟:指钟声,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醒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梦”与“钟”可能引申至佛教文化中的“梦中无常”概念,暗示人生如梦,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多以咏物抒怀为主,诗风清丽自然,常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墨客频繁游览山水,以诗歌记录所见所感。吴融可能在某次游历中,因未能亲自到达远山而产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远山》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远处山峦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人自身的渺小。起句“隐隐隔千里”,使人仿佛看到远山在日暮时分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接下来的“巍巍知几重”,更是强调了山的雄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整首诗通过“梦断一声钟”引入时间的流逝,让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局限。诗人在对远山的向往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既有对山的仰慕,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体现出唐代诗人常见的抒情特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隐隐隔千里:远山似乎隐约可见,却又因距离而显得模糊,反映出诗人对遥远事物的渴望。
  • 巍巍知几重:夸张山的高大,暗示其层峦叠嶂,增添了诗的气势。
  • 平时未能去:表达了诗人因种种原因未能亲近远山的无奈。
  • 梦断一声钟:通过梦和钟声的结合,表现出现实的残酷与梦境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远山与诗人的心境相结合,表现出人内心的渴望。
  • 对仗:如“隐隐隔千里”和“巍巍知几重”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远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山:象征着理想与向往。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回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巍巍知几重”意指: A. 山的高大
    B. 水的流动
    C. 风的轻柔
    D. 云的飘浮

  2.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了对远山的向往? A. 直接描绘
    B. 借助梦境
    C. 讲述故事
    D. 描述风景

  3. “梦断一声钟”表达的情感是: A. 欢乐
    B. 惆怅
    C. 宁静
    D. 愤怒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比较吴融的《远山》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远方的向往,但《远山》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而《送元二使安西》则强调离别之情,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吴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