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24:46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清宫二首
作者: 吴融 〔唐代〕

四郊飞雪暗云端,
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长生秘殿倚青苍,
拟敌金庭不死乡。
无奈逝川东去急,
秦陵松柏满残阳。


白话文翻译:

在四周的天空中,飞雪飘落,乌云密布,
唯独这宫殿里,落下的只是旋转的花瓣。
绿树和碧瓦相互掩映,
没有人知道外面是怎样的寒冷。
长生殿隐藏在青山之间,
意欲与金庭比肩,成为不死之地。
可惜逝去的时间如同急流东去,
秦陵的松柏在夕阳下显得苍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四郊: 指周围的地区。
  • 旋干: 指花瓣或树叶的旋转落下。
  • 长生秘殿: 指长生殿,传说中的不死之地。
  • 金庭: 指天宫或仙境。
  • 逝川: 指流逝的时间。
  • 秦陵: 指秦始皇墓地,象征死亡与长生。

典故解析:

  • 长生殿: 在唐代,长生殿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象征,传说中此地可以长生不死。
  • 秦陵: 秦始皇的墓地,象征着权力与死后世界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写景咏物、抒情见长,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诗人通过描绘华清宫的美景,表达对长生与时间流逝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永恒与死亡的关注。


诗歌鉴赏:

《华清宫二首》是一首以华清宫为背景的情景诗,诗中描绘了宫中的宁静与外界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境界。开头两句“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通过飞雪和乌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反映了外在世界的严酷。而宫中却是生机盎然,绿树碧檐相映成趣,给人以温暖的感受,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用长生殿和金庭的比喻,揭示了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尤其是“无奈逝川东去急”一句,刻画了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令人感到深沉的无力感。最后提到的“秦陵松柏满残阳”,则是对死亡与长生的思考,暗示着即使在死亡面前,仍然有对生命的珍视与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构思巧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郊飞雪暗云端: 描绘了四周的雪花飞舞,云层低沉,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气氛。
  2. 唯此宫中落旋干: 唯独在这宫殿中,落下的只是旋转的花瓣,象征着宫中的宁静与美好。
  3. 绿树碧檐相掩映: 绿树与碧瓦相互映衬,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4. 无人知道外边寒: 外面的寒冷无人知晓,暗示了宫中的安逸与外界的对比。
  5. 长生秘殿倚青苍: 长生殿依傍在青山之中,暗喻人们对长生的渴望。
  6. 拟敌金庭不死乡: 意图与金庭的仙境相比,追求不死之地。
  7. 无奈逝川东去急: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表现了生命的短暂。
  8. 秦陵松柏满残阳: 秦陵的松柏在夕阳下显得苍凉,象征着死亡与长生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外界的寒冷与宫内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意。
  • 比喻: “长生秘殿”和“金庭”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比喻。
  • 拟人: 通过对时间的拟人化,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以及对长生不死的追求。通过描绘华清宫的美好,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雪: 象征寒冷与孤独。
  • 绿树碧檐: 象征生命与美好。
  • 长生秘殿: 象征追求与理想。
  • 秦陵松柏: 象征死亡与长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下面哪一句描绘了外部寒冷的情况? A. 绿树碧檐相掩映
    B. 四郊飞雪暗云端
    C. 无人知道外边寒
    D. 秦陵松柏满残阳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长生秘殿”象征着对__的追求。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长生不死的渴望。(是/否)

答案:

  1. B
  2. 长生不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庐山谣》: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月夜忆舍弟》: 在思乡与时间流逝的主题上,与《华清宫二首》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提供了《华清宫二首》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