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山》

时间: 2025-01-06 08:15:46

首阳山枕黄河水,上有两人曾饿死。

不同天下人为非,

兄弟相看自为是。

遂令万古识君心,为臣贵义不贵身。

精灵长在白云里,应笑随时饱死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首阳山枕黄河水,上有两人曾饿死。
不同天下人为非,兄弟相看自为是。
遂令万古识君心,为臣贵义不贵身。
精灵长在白云里,应笑随时饱死人。

白话文翻译:

首阳山靠在黄河的水边,山上曾经有两个人因饥饿而死。
不同于世人追求名利,兄弟之间却自以为是。
因此让后人都能识别你的心意,做臣子应重视义理而非个人安危。
神灵常在白云之中,恐怕会嘲笑那些随时都在饱食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依靠、靠近。
  • 为非:指做不道德的事。
  • 识君心:识破你的内心。
  • 贵义不贵身:重视道义而非个人安危。
  • 精灵:指神灵或灵气。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饿死”二人,可能隐喻历史上因饥荒而亡的人物,表达对忠诚与义理的反思。
  • “为臣贵义不贵身”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忠诚与责任的看重,常见于古代忠臣的表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情感,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在唐代,社会动荡与饥荒时有发生,吴融通过此诗,表达对忠诚、道义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批判。

诗歌鉴赏:

《首阳山》通过描绘首阳山的自然景观,映射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无奈。诗的开头以“首阳山枕黄河水”引人入胜,描绘了山水相依的美丽景象,却紧接着提到“上有两人曾饿死”,这强烈的对比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悲剧。接着,诗人指出人们的自私和兄弟之间的争执,揭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心的冷漠。最后,诗中“为臣贵义不贵身”,表达了对忠臣理想的追求,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而“精灵长在白云里”则暗示了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常常忽视道德和责任。诗人以山水作为背景,传达出一种哲理,令人感受到深沉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首阳山枕黄河水:描绘自然景观,揭示首阳山的地理位置。
  2. 上有两人曾饿死:引入历史悲剧,反映人类的苦难。
  3. 不同天下人为非:批判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
  4. 兄弟相看自为是:指出亲人之间的误解与争斗。
  5. 遂令万古识君心:强调忠诚与义的价值。
  6. 为臣贵义不贵身:表明为臣者应重视道义。
  7. 精灵长在白云里:意象升华,暗示理想与超脱。
  8. 应笑随时饱死人:对世俗人的讽刺,揭示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山水美景与人类悲剧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首阳山象征着理想与道德的追求。
  • 拟人:将精灵与人类相对立,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诚、道义的重视,以及对人性自私的批判,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应忘记道德的底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首阳山:象征高洁的理想与追求。
  • 黄河水:代表生命的源泉与历史的积淀。
  • 精灵:象征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首阳山与黄河的关系是什么?
    A. 高耸入云 B. 枕靠在一起 C. 遥不可及
    答案:B

  2. 作者对“为臣”的态度是什么?
    A. 只求自身安危 B. 重视道义 C. 无所谓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精灵”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 C. 亲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中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比较吴融的《首阳山》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社会的思考与历史的沉重,但风格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