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杉离立翠云幢,嫋嫋稀闻晚吹香。山下行人尘扑面,谁知世界有清凉?
白话文翻译:
在万杉林立的翠绿云雾之中,微风轻轻拂过,稀疏地传来晚香的气息。山下的行人,尘土扑面而来,谁能知道这世界还有一处清凉的地方?
注释:
- 万杉:形容数量众多的杉树。
- 离立:独立而立,指树木各自成行。
- 翠云幢:翠绿的云雾,形容山中景色如云雾般的迷离。
- 嫋嫋:轻柔的样子,这里指微风轻轻吹拂。
- 稀闻:稀疏地听到。
- 晚吹香:晚间的香气。
- 尘扑面:形容行人走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尘土扑面而来。
- 清凉:指一种宁静、清新的环境。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描绘的意境与古代山水诗的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表现了隐逸者对自然清凉之境的向往与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复,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擅长山水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范成大在宦海浮沉之中,常以隐逸的态度面对生活,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径山倾盖亭》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愈加明显。此诗写于他隐居的地方,表现了他对自然清新气息的感受,寄托了他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世间的纷扰。首句“万杉离立翠云幢”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树林耸立,仿佛在翠绿的云雾中屹立着,给人以宁静的感受。接着“嫋嫋稀闻晚吹香”,微风轻拂,晚香飘散,诗人通过感官的细腻触感传达出自然的魅力与生活的惬意。最后两句“山下行人尘扑面,谁知世界有清凉?”则展现了与世俗纷扰的对比,行人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忙碌,而不知山中的清新世界。整首诗浑然一体,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心灵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杉离立翠云幢:描绘了成片的杉树,生动地展现了山中树木的壮丽与自然的清幽。
- 嫋嫋稀闻晚吹香:表现出在宁静的环境中,晚间的花香轻轻飘来,给人以舒适的感受。
- 山下行人尘扑面:描绘了与山中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的人世浮华,行人在尘土中艰难前行。
- 谁知世界有清凉:发出对世俗纷扰的思考,强调人们往往忽视了自然的清凉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杉树比作翠云,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美。
- 拟人:通过“嫋嫋”形容风的轻柔,给自然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人世间浮华的思考。诗人在描写自然的清幽与香气的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喧嚣的淡薄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杉树: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
- 云雾:代表神秘与超脱,隐喻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 晚香:象征着宁静、舒适的自然环境。
- 尘土:体现世俗的纷扰与忙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杉”指的是什么?
- A. 一棵杉树
- B. 很多杉树
- C. 一片森林
-
“嫋嫋”在诗中形容的是?
- A. 风的轻柔
- B. 雨的细腻
- C. 霜的寒冷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热爱城市生活
- B. 追求自然的清幽
- C. 描述历史事件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范成大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但范成大的诗更加注重生活的清新与宁静,而王维则常以哲思入诗,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