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道中》

时间: 2025-01-04 11:10:47

风柳疎无力,秋花冷不香。

客请随去燕,凉思起啼螀。

地入闽山隘,天连越树长。

年年抬衣石,为尔感征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柳疎无力,秋花冷不香。
客请随去燕,凉思起啼螀。
地入闽山隘,天连越树长。
年年抬衣石,为尔感征裳。

白话文翻译:

风中的柳树稀疏而无力,秋天的花朵冷淡而不香。
客人请我一起去燕地(指燕京),凉意使我思念起了啼叫的蝉。
地势进入了闽地的山隘,天际与越地的树木相连。
年年我抬起衣衫,石头让我想起那感伤的征衣。

注释:

  • 风柳:指的是随风摇曳的柳树,形容柳树的稀疏。
  • 疎无力:稀疏而没有生气。
  • 秋花冷不香:秋天的花朵在寒冷中显得毫无香气。
  • 客请随去燕:客人邀请我去燕地。
  • 凉思起啼螀:凉意使我思念起了蝉鸣。
  • 地入闽山隘:地势进入闽地的山口。
  • 天连越树长:天空与越地的树木相连。
  • 年年抬衣石:每年我抬起衣衫,看到那块石头。
  • 感征裳:让我想起那感伤的征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情感状态。

创作背景:

《崇安道中》写于诗人行旅途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秋季的感慨。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相互交融,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崇安道中》是赵彦端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首联“风柳疎无力,秋花冷不香”通过对比展现了秋天的萧瑟,柳树的稀疏与花朵的冷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接下来的“客请随去燕,凉思起啼螀”则转向了对客人的邀请,虽然有着外部的交往,但内心的凉意却让他思念起蝉鸣,进一步突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的后两句“地入闽山隘,天连越树长”则将视野拓展到地理的描绘,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树木的苍翠,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旅行的无奈与对故乡的归属感。最后一句“年年抬衣石,为尔感征裳”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与对往事的追忆,石头象征着岁月的沧桑,而感伤的征衣则代表了对过往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深邃,既有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事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柳疎无力:描绘秋风中的柳树,给人以孤独的感觉。
  2. 秋花冷不香:秋天的花朵失去了生机,香气不再,反映了自然的凋零。
  3. 客请随去燕:引入外部的交往,显示了诗人与他人的联系。
  4. 凉思起啼螀:凉意使得诗人思念起蝉鸣,表现了内心的波动。
  5. 地入闽山隘:描述地理环境,暗示了诗人的旅途。
  6. 天连越树长:描绘山川相连,自然的壮丽。
  7. 年年抬衣石:抬衣石象征着岁月与回忆。
  8. 为尔感征裳:追忆往事,感伤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抬衣石”比喻岁月的沧桑。
  • 对仗:诗句中有较为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凉思起啼螀”,赋予物象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柔弱与孤独。
  • 秋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即将逝去。
  • 啼螀:象征着思乡之情。
  • :象征着岁月的沉重与回忆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风柳”主要是指什么? A. 柳树在风中摇曳
    B. 风的声音
    C. 夏天的柳树
    答案:A

  2. “凉思起啼螀”中的“凉”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气候
    B. 凉爽的秋天
    C. 人的情感
    答案:B

  3.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乡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关系,表达了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赵彦端《崇安道中》李白《夜泊牛津》:前者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孤独与思乡,后者则通过旅途的景象展现对故乡的眷恋。两者都有深刻的情感,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歌的选本。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