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时间: 2025-01-19 19:56:53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节的日子里,农村的田舍里,家家户户生火的时间都很晚。
穿着白衫的人在古巷中打盹,红色的绳索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轻薄的纱带难以系好,铜钗显得沉重,快要垂落下来。
新买的衣服穿了没几次,依旧像去年那样。

注释:

  • 寒食: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前后,纪念春秋时期的介之推。
  • 清明: 清明节,春季节气之一,扫墓祭祖的日子。
  • 白衫: 白色的衣服,象征着清明时节的肃穆。
  • 红索: 红色的绳索,常用来装饰或悬挂,寓意吉祥。

典故解析: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介之推,传说他为了忠于君主,拒绝了赐食,最后饿死在山中。后人为了纪念他而设立寒食节。在这一天,人们不生火做饭,通常吃冷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著名诗人,字子安,号陆浑山人,生于公元770年,卒于公元830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民俗生活,作品常蕴含深厚的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寒食》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在这个节日里,借清明怀古,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诗歌鉴赏:

《寒食》通过描绘清明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索。诗开头两句“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描绘了宁静的乡村生活,呈现出一种清明节的氛围。接下来的“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则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景象,白衫代表着对逝去的哀悼,红索则象征着节日的欢庆,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诗人随后转入对个人情感的反思,“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表达出生活中的无奈与沉重,似乎暗示着对人生的无尽思索和无法改变的现实。末尾“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新衣虽斩新,但在时间的流逝中,似乎一切又回到原点,生活的循环让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在清明节的背景下,融合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王建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清明节的农村,家家户户生火做饭的时间都很晚,反映了节日的宁静。
  2.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穿白衣的人在古老的小巷中打盹,红色的绳索高高挂起,营造出清明节的氛围。
  3.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轻纱的带子难以系好,铜制的钗子又沉又重,象征着生活的沉重与无奈。
  4.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新买的衣服穿了没几次,时间却仿佛回到了去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循环。

修辞手法:

  • 对仗: 全诗在结构上工整,句与句之间的对仗非常工整,如“白衫”与“红索”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 白衫、红索、铜钗等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反映出节日的氛围和人生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清明节展开,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折射出个人命运与时间流逝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田舍: 象征着宁静的乡村生活。
  • 白衫: 表达哀悼与清明的肃穆。
  • 红索: 代表节日的欢庆与吉祥。
  • 纱带铜钗: 反映生活的沉重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建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 A. 吃冷食
    • B. 放烟花
    • C. 游玩
    • D. 赏花
  3. 诗中“白衫”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悲伤
    • C. 富贵
    • D. 平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 - 杜甫
  • 《寒食帖》 - 王羲之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清明》同样描绘了清明节的氛围,但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 王建的《寒食》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杜甫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相关唐代诗人作品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