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镊白》

时间: 2025-01-04 10:02:35

总道老来无用处,何须白发在前生。

如今不用偷年少,拔却三茎又五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镊白
作者: 王建 〔唐代〕

总道老来无用处,
何须白发在前生。
如今不用偷年少,
拔却三茎又五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老年人对年纪增长的无奈和对年轻时光的怀念。诗人说:大家都说年老后没有用处,何必让白发在前面显现呢?如今我不再需要偷取年轻的岁月,这样我就可以拔掉三根或五根白发了。

注释:

  • 总道:大家都说。
  • 老来:年纪大了。
  • 无用处:没有用处,指老年人常被认为不再有价值。
  • 何须:何必。
  • 前生:这里指生活的经历,或许有“前世”之意。
  • 如今:现在。
  • 偷年少:指年轻时光的追求。
  • 拔却:拔掉。

典故解析:

  • 白头:在古代,白发常常象征着衰老和无用,诗中提到的“白发”引申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 三茎五茎:可以理解为用“拔掉白发”来表示对老年的抵抗,反映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年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字季思,号节庵,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见称,擅长于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老年人的心声,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可能源于王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衰老的感悟。

诗歌鉴赏:

《镊白》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年轻岁月的怀念。开头两句“总道老来无用处,何须白发在前生”,精准地切入了主题,表达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偏见,以及对自身老去的感慨。接下来的“如今不用偷年少”,则是对年轻时光的追忆,诗人以“偷”字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对年轻的渴望和无奈感。最后一句“拔却三茎又五茎”,既是对衰老的反抗,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积极表达,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年龄的接受与调侃。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对生命、时间的感悟,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总道老来无用处:开篇指出社会对老年人的看法,认为他们没有价值。
  2. 何须白发在前生:问为何还要让白发显现,表达对老年的反感。
  3. 如今不用偷年少:表示不再需要追求年轻,反映出一种释然。
  4. 拔却三茎又五茎:形象地表达了对衰老的抵抗,甚至调侃白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拔却白发”比喻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抗争。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老年的反思,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年华流逝的无奈。它引导读者思考年龄与价值的关系,提出了老年人同样拥有尊严与意义的观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和无奈。
  • 年少:象征着活力、希望和生命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衰老
    • C. 财富
  2. “如今不用偷年少”中的“偷”字表达了什么?

    • A. 追求
    • B. 失去
    • C. 拥有
  3. 诗人在诗中对年老的态度是?

    • A. 消极
    • B. 积极
    • C. 中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王建与李白的作品,虽然都是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建更偏向于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的个性与对生命的激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