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石湓清越上人》

时间: 2025-01-04 09:02:05

寺处唯高僻,云生石枕前。

静吟因得句,独夜不妨禅。

窗接停猿树,岩飞浴鹤泉。

相思有书札,俱倩猎人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石湓清越上人
方干 〔唐代〕

寺处唯高僻,云生石枕前。
静吟因得句,独夜不妨禅。
窗接停猿树,岩飞浴鹤泉。
相思有书札,俱倩猎人传。


白话文翻译:

这座寺庙处于高而偏僻的地方,云雾缭绕在石头的枕头前。静静吟诵时因此得到灵感,独自一人在夜晚也不妨碍修禅。窗外连接着停留的猿猴和树木,山岩间飞翔着在泉水中沐浴的仙鹤。思念之情有书信寄托,恰好托猎人传递。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僻:指地势高而偏僻的地方。
  • 静吟:静静地吟诵。
  • 不妨:没有妨碍,意为可以。
  • 停猿树:猿猴停息的树。
  • 岩飞浴鹤泉:指山岩间飞翔的仙鹤在泉水中沐浴。
  • 书札:书信,书信的简称。
  • :请托,托付。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猿猴、仙鹤等意象,常常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象征着隐逸与高洁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字子猷,唐代诗人,活动于中期,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方干隐居的时期,表现了他对高僻寺庙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寄石湓清越上人》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诗中通过描绘高僻寺庙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第一联以“寺处唯高僻”开篇,给人一种高远、清幽的感觉,展现出诗人所处环境的独特;接着“云生石枕前”更是将这份孤寂与清新渲染得淋漓尽致,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之中。

第二联“静吟因得句,独夜不妨禅”则表现了诗人在此环境中静心创作的状态,夜晚的独处并非孤单,而是与内心的对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禅意。

第三联通过“窗接停猿树、岩飞浴鹤泉”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周围自然环境的生机,猿猴与仙鹤的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灵动感,也象征高洁的生活追求,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相思有书札,俱倩猎人传”结束,展现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书信的寄托使得这种情感更为真挚。整首诗在清幽的环境中,交织了孤独与思念,呈现出一种恬淡而深远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寺处唯高僻:寺庙位于高而偏僻的地方,暗示了诗人的隐逸生活。
  2. 云生石枕前:云雾缭绕在石头的枕头前,描绘出清新幽静的自然环境。
  3. 静吟因得句:在静静吟诵之时,灵感自然涌现。
  4. 独夜不妨禅:独自夜晚的修禅,反而没有妨碍,表现出对禅的理解与追求。
  5. 窗接停猿树:窗外有猿猴停歇的树木,增添了生活的自然气息。
  6. 岩飞浴鹤泉:山岩间飞翔的仙鹤在泉水中沐浴,象征着高洁与超脱。
  7. 相思有书札:对友人的思念可以通过书信传递。
  8. 俱倩猎人传:托猎人将书信传递,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处使用自然景象比喻诗人内心的宁静。
  • 拟人:如“停猿树”,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静吟因得句,独夜不妨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隐逸与清静的生活。
  • :象征飘渺与虚无,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猿猴:象征自然与灵动。
  • 仙鹤:象征高洁与超然。
  • 书信:象征交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高山
    B. 书信
    C. 猿猴与仙鹤
    D. 寺庙

  2. 诗中提到的“静吟因得句”说明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 A. 急躁
    B. 向往宁静
    C. 忧虑
    D. 失落

  3. 诗的最后一句“俱倩猎人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怀念
    B. 盼望
    C. 喜悦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高远自然,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白《夜泊牛津》:表现了对孤独的思考,更加豪放,情感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唐诗鉴赏辞典》
  3. 《方干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