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
时间: 2025-01-06 11:5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
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
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
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
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
知音不延荐,何路出泥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周围只有零星的几户人家,环境显得荒凉。风雨雷电在前山的沟壑中交加,春天的花木却在后山的岩石旁生长。诗人感慨,自己的文字无力,难以改变贫困的境况。山中的鸟儿欺负着无知的孩子,夜里的狗却对渔人吠叫。或许并非是一个明圣的时代,总是与云水相亲。知音难以得到推荐,何以能够走出这泥泞的尘世?
注释:
- 樵猎:砍柴和打猎。
- 凋疏:形容人烟稀少,环境荒凉。
- 前壑:指山前的沟壑。
- 不得力:指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无用。
- 桑麻:指农作物,象征生计。
- 欺稚子:山中的鸟儿欺负幼小的孩子。
- 未必:未必,一定不是的意思。
- 云水亲:与自然亲近,形容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
- 知音:志同道合的人。
典故解析:
“知音”出自古代的故事,讲的是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象征着真正的理解与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约835年-约901年),唐代诗人,字季廉,号白石,福建人。其诗多描绘田园风光,表达隐逸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干隐居之际,反映了他对周围环境的感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得以展现。
诗歌鉴赏: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是一首富有田园色彩和人生哲理的诗。诗的开头通过“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勾勒出一个偏远而贫瘠的村落,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氛围。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思与无奈。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顽强,传达出一种希望的气息。然而,接下来的“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则突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感,尽管有心耕耘,却难以改变困境。
“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山鸟的自由与夜犬的警觉形成对比,暗示了生活中的不和谐与无奈。最后两句“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失望,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了方干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兼具哲理与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樵猎两三户:描绘偏僻村落的景象,暗示人烟稀少。
- 凋疏是近邻:邻近的环境显得荒凉,反映生活的艰辛。
- 风雷前壑雨:自然环境的恶劣,暗示生活的挑战。
- 花木后岩春:春天的花木依然生长,象征着希望。
- 文字不得力:表达诗人对自己才华的无奈。
- 桑麻难救贫:即使有农作物,也难以改变贫困境况。
- 山禽欺稚子:自然界的残酷,象征着弱者的无助。
- 夜犬吠渔人:夜晚的警觉,反映生活的处境。
- 未必圣明代:对理想社会的质疑,表达失望。
- 长将云水亲:强调与自然的亲密感,表现诗人向往的生活。
- 知音不延荐:感叹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帮助自己。
- 何路出泥尘:对未来迷茫的无奈,感叹人生的艰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樵猎”与“桑麻”,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如“云水亲”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如“山禽欺稚子”,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社会的反思,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樵猎:象征生存的艰辛和自然的原始。
- 风雷雨:代表自然的力量与生活的不易。
- 春花:象征希望和生命的顽强。
- 山禽与夜犬: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中的冲突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樵猎”指的是哪些活动? A. 砍柴和打猎
B. 种田和收割
C. 渔业和采集
D. 旅行和探险 -
“文字不得力”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B. 对社会的无奈
C. 对未来的乐观
D. 对生活的满足 -
诗中提到的“知音不延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感慨孤独与无助
B. 对友谊的珍惜
C. 对名利的渴望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但更加注重宁静的氛围与内心的平和。
- 陶渊明《饮酒》: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隐逸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