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相访夜话,因书即事》
时间: 2025-01-16 22:22: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人怆久别,兹夕款郊扉。
山僮漉野酝,稚子褰书帷。
清露泫珠莹,金波流玉徽。
忘言我造适,瞪视君无违。
但令静胜躁,自使癯者肥。
不待蘧生年,从此知昔非。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因久别而感到惆怅,今晚我特意来到你家乡间的门前。
山中少年酿酒,稚嫩的孩子轻轻揭开书卷。
清晨的露珠如珠般闪烁,金色的波光流转着玉般的光辉。
我忘却了言语,静静地注视着你,一切都没有违背。
只要静谧胜过躁动,瘦弱的人也能长得肥壮。
不必等到蘧生的年岁,从此才明白了往日的错误。
注释:
- 故人:老朋友。
- 怆:悲伤、惆怅。
- 款:恭敬地、亲切地。
- 郊扉:乡间的门前。
- 山僮:山中的少年,指那些居住在山中的年轻人。
- 漉:酿造,过滤。
- 褰:轻轻揭起。
- 书帷:书卷,帷幕。
- 泫:滴落,流出。
- 金波流玉徽:形容水波的美丽,金色波光流动,像玉一样的光辉。
- 忘言:忘却言语,沉默。
- 造适:造访、造访的适宜。
- 癯:瘦弱。
- 肥:肥壮。
- 蘧生:古代的贤人,象征智慧与成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约737年-799年),唐代诗人,字子文,号仲文,曾任职于翰林院,后因病辞官。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咏怀、咏史和描写山水风光。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权德舆与故人刘绍相重聚的夜晚,表达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对往昔的思索。诗中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故人重聚的场景。开篇便以“故人怆久别”引出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友谊的深厚与久别的惆怅。接着,诗人描绘了乡间的宁静,山中的少年酿酒和稚子揭书的画面,呈现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
“清露泫珠莹,金波流玉徽”两句,诗人以清晨的露珠和水波作为意象,象征着纯净与美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通过“忘言我造适”,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友人陪伴的珍惜。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抒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宁静胜过躁动,身体的健康与内心的和谐是相辅相成的。
整首诗不仅是对友谊的颂扬,也是对生活哲理的反思,展示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情感细腻与思想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故人怆久别:感叹与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惆怅。
- 兹夕款郊扉:今晚恭敬地来到乡间的门前。
- 山僮漉野酝:山中的少年在酿造野酒,描绘了自然的生活场景。
- 稚子褰书帷:孩子轻轻揭开书卷,象征着纯真与知识的渴求。
- 清露泫珠莹:清晨的露珠闪耀如珠,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
- 金波流玉徽:水波流转如玉,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
- 忘言我造适:沉默中我感受到与友人相处的舒适。
- 瞪视君无违:专注地看着你,心中无所顾忌。
- 但令静胜躁:只要静谧胜过喧闹,内心便能宁静。
- 自使癯者肥:即使是瘦弱的人也能丰腴,传达出内心的平和。
- 不待蘧生年:不必等到成熟的年岁,便能明白过去的错误。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露泫珠莹”中,露珠被比作珍珠,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金波流玉徽”,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使用了自然景象如露珠和水波,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珍视友谊、思考人生,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的重要性。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重。
意象分析:
- 故人:象征珍贵的友谊。
- 清露:象征纯洁与清新,传达诗人的内心情感。
- 金波:象征美好与和谐的生活状态。
- 书:象征知识与思想,表达对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山僮”指的是哪个角色?
- A. 老人
- B. 少年
- C. 稚子
- D. 朋友
-
“清露泫珠莹”中的“泫”意为?
- A. 流落
- B. 滴落
- C. 闪烁
- D. 轻轻
-
诗中提到的“静胜躁”意味着什么?
- A. 喧闹的生活
- B. 内心的宁静
- C. 外界的纷扰
-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友人的陪伴,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考,与权德舆的友谊主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权德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