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郊原平旷。竹树千家障。极目不逢山色朗。满路独轮车响。渐行渐远尘侵。归鸦密点寒林。向晚无人野渡,落霞红透波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开阔的乡村景象。竹林和树木掩映着千家万户的房屋,远望去没有看到高山的清晰轮廓。满街都是独轮车的声音,渐渐地,尘土飞扬,车声越来越远。归来的乌鸦密密麻麻地点缀在寒冷的树林里。傍晚时分,野渡无人,落日的余晖映红了水面,似乎浸透了心灵。
注释:
- 郊原平旷:郊外的田野开阔而广阔。
- 竹树千家障:竹子和树木遮挡着千家万户的房子。
- 极目不逢山色朗:远望四周没有见到清晰的山色。
- 满路独轮车响:满路都是独轮车行驶的声音。
- 渐行渐远尘侵:渐渐地,尘土飞扬,声音越来越远。
- 归鸦密点寒林:归来的乌鸦密集地点缀在寒冷的树林中。
- 向晚无人野渡,落霞红透波心:傍晚时无人经过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映红了水面,触动了心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圭璋,近代著名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兼具传统与现代,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清平乐 新都道中》创作于他旅行期间,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乡村宁静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开篇的“郊原平旷”给人一种开阔、自由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广袤的田野之中。接下来的“竹树千家障”,则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居的和谐共处,竹树的繁茂为家庭提供了庇护。
而“极目不逢山色朗”则暗示了一种淡淡的孤独感,远处的山色并未显现,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随着“满路独轮车响”,声音逐渐传来,生活的气息愈加浓厚。诗中“渐行渐远尘侵”透露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无奈,尘土飞扬,仿佛在提醒我们生活的繁忙与匆忙。
“归鸦密点寒林”则是画面的一次转折,乌鸦的归巢让人感到一种归属感和温暖。而“向晚无人野渡,落霞红透波心”则以极其优美的意象结束全诗,傍晚的渡口静谧无人,落日的余晖映红了水面,心灵也被这幅美景所触动,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郊原平旷:描绘开阔的乡村景象,给人以广阔的视觉感受。
- 竹树千家障:竹树为房屋提供遮挡,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极目不逢山色朗:远望四周无高山,传达孤独与空灵感。
- 满路独轮车响:生活的气息浓厚,声音渗透到诗的氛围中。
- 渐行渐远尘侵:反映时间流逝与生活的无情。
- 归鸦密点寒林:乌鸦的归巢,增添了生活的温暖。
- 向晚无人野渡,落霞红透波心:结尾的意象美丽而深远,落日余晖让人心灵感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霞红透波心”,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拟人:如“归鸦密点寒林”,乌鸦的归来让自然景象更具生命力。
- 对仗:全诗在音韵和节奏上较为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通过细致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得诗歌在情感上更为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郊原:象征宁静与广阔。
- 竹树:代表自然的繁茂与人居的和谐。
- 乌鸦:象征归属与温暖。
- 落霞:象征美好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高山
B. 乡村
C. 城市 -
“满路独轮车响”中的“车”指的是什么?
A. 自行车
B. 货车
C. 独轮车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何种情感?
A. 愤怒
B. 感动
C. 悲伤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清平乐 新都道中》更强调人居与自然的和谐,而《鹿柴》则更突出山水的孤寂与隐逸之美。两者在意境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