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同望荆门》

时间: 2025-01-17 08:39:30

千年故国岁华奔,一柱高台已断魂。

唯有岘亭清夜月,与君长啸学苏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年故国岁华奔,一柱高台已断魂。唯有岘亭清夜月,与君长啸学苏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感叹千年往事如流水般流逝,而曾经高耸的台柱已然断裂,似乎失去了灵魂。然而,只有在岘亭的清夜明月下,他与友人长声呼啸,学习苏门的高雅风范,似乎找到了片刻的安慰。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年故国:指的是古老的国家,表达对故土的深情怀念。
  • 岁华奔:岁月飞逝,时间的流逝如奔跑般迅速。
  • 一柱高台:指的是古代的高台,象征着曾经的荣耀。
  • 断魂:形容灵魂的破碎,失去的哀痛感。
  • 岘亭:一个古代的亭子名称,这里指代诗人吟诗作对的地方。
  • 清夜月:指的是明亮的夜晚月光,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长啸:高声呼喊,表达一种激昂的情感。
  • 苏门:指代苏轼等人,象征着文人雅士的风范和气质。

典故解析

  • 苏门:暗指苏轼等文学大家,强调与友人一起学习高雅文化,体现诗人对文人精神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庞德公(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以其豪放而又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故国的思念与人生态度,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频繁战乱的时期。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故国的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不同时代的情感交织。首句“千年故国岁华奔”开宗明义,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对故土的怀念。接着,诗人提到“一柱高台”,这不仅是对古代文明的追思,更是对自己曾经辉煌的失落感。第三句通过“唯有岘亭清夜月”,转入一种舒缓的情绪,夜色中的明月成为诗人与友人交流情感的媒介,象征着一种心灵的慰藉与追求。最后一句“与君长啸学苏门”,则通过长啸的描写,体现了诗人渴望追求文人雅士的追求,表达了对理想和文化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试图在纷乱的时代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年故国岁华奔”:表达对故国的深情怀念,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逝。
  • “一柱高台已断魂”:高台象征着曾经的辉煌,现在却已失去灵魂,表达失落感。
  • “唯有岘亭清夜月”:在宁静的夜晚,明月成为诗人的陪伴,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与君长啸学苏门”:与友人一起高声呼唤,学习文人雅士的风范,展现追求理想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奔流,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流逝。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夜月、岘亭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境界。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故土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动荡的时代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归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国:代表着历史与记忆。
  • 高台:象征着过往的荣光与失落。
  • 月亮:代表宁静、美好和诗人的灵感来源。
  • 岘亭:是诗人寄情的地方,象征着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千年故国”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古老的国家
    C. 未来的梦想
    D. 诗人的朋友

  2. “一柱高台已断魂”中的“高台”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追求
    B. 文化的象征
    C. 过去的辉煌
    D. 未来的希望

  3. 诗人为何选择“岘亭”作为吟咏的地方? A. 因为那里有很多人
    B. 因为那里风景优美
    C. 因为那里能学习文人雅士的风范
    D. 因为那里是他出生的地方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庞德公的《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与李白的《月夜》皆体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在意象上,李白侧重于月亮的孤独与美,而庞德公则更多地通过对故国的回忆与对文化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情感交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