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春游南昆山和先生韵示儿》
时间: 2025-01-06 15:50: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许忙中得暂闲,春来未肯负青山。
荼蘼架上花声碎,杨柳池边絮影团。
云作态,水凝寒。高峰喜看少年攀。
相携十里烟萝路,却在晴光映照间。
白话文翻译:
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得闲,春天来临,怎能辜负这青翠的山峦?
荼蘼花在架上轻声绽放,杨柳在池边轻柔地摇曳着暖风中的絮影。
云彩如画,水面凝聚着寒意。高峰之上,欣喜地看着年轻人攀登。
我们携手走过十里烟雾缭绕的小路,恰好在晴天的光辉中映照。
注释:
- 荼蘼:一种花,春末夏初开花,花色洁白,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新生。
- 絮影:指柳絮在风中飘动的影子,形象而生动。
- 高峰:指高耸的山峰,象征着青春的追求与理想的攀登。
- 烟萝:指烟雾缭绕的路径,形容春游的迷人景色。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周燕婷,现代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女性情感与自然景象。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踏青之时,诗人借助春游南昆山的契机,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展现了春天南昆山的美丽景色,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闲适。开篇即点出“忙中得暂闲”,巧妙地揭示了在繁忙生活中的短暂逃离,反映出对春天的珍视与向往。接着通过“荼蘼架上花声碎,杨柳池边絮影团”,描绘了春日花开的生动场景,色彩鲜明而又富有诗意,令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命力。
诗中“云作态,水凝寒”,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其生动的情感,使得景与情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平和而清新的气息。最后一句“却在晴光映照间”,则是对生活的哲思,既有对美好自然的欣赏,又隐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彰显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活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许忙中得暂闲”:在忙碌的日子中,偶然获得片刻的闲暇。
- “春来未肯负青山”:春天来临,怎能辜负这秀丽的青山。
- “荼蘼架上花声碎”:荼蘼花在架子上轻声绽放,花香缭绕。
- “杨柳池边絮影团”:池边的杨柳轻柔摇曳,柳絮在风中飘荡。
- “云作态,水凝寒”:云彩如画,水面似乎凝固在寒意中。
- “高峰喜看少年攀”:高峰之上,欣喜地看着年轻人勇敢攀登。
- “相携十里烟萝路”:手拉手走过十里烟雾缭绕的道路。
- “却在晴光映照间”:正好在阳光明媚的时刻。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云作态”赋予云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花声碎,絮影团”,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进行对比,展现深层的哲理。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赋予繁忙生活中的一份宁静与闲适。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 荼蘼花:代表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杨柳:象征柔韧与适应力。
- 高峰:象征追求与克服困难的勇气。
- 烟萝:寓意着人生旅途中的迷茫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荼蘼”是什么花?
- A. 桃花
- B. 荼蘼
- C. 菊花
- D. 玫瑰
-
诗人在哪里春游?
- A. 南昆山
- B. 泰山
- C. 华山
- D. 黄山
-
诗中“云作态,水凝寒”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美的静谧
- B. 人的忙碌
- C. 春天的温暖
- D. 秋天的萧瑟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周燕婷的《鹧鸪天》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自然美,但周燕婷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静谧与深远。
参考资料:
- 《当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