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饯刘恭父)》

时间: 2025-01-06 15:47:39

割镫难留乘马东。

花枝争看袅长红。

衮衣空使斯民恋,绿竹谁歌入相同。

回武事,致年丰。

几多遗爱在湘中。

须知楚水枫林下,不似初闻长乐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割镫难留乘马东。
花枝争看袅长红。
衮衣空使斯民恋,
绿竹谁歌入相同。
回武事,致年丰。
几多遗爱在湘中。
须知楚水枫林下,
不似初闻长乐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分开时难以留住乘马的东去之人,花枝争相展示那袅袅婷婷的红色。华丽的衣服让百姓对它念念不忘,绿竹间又有谁在歌唱相同的故事?回首往日的武事,带来了丰收的年景。多少遗爱仍留在湘水之中。要知道楚水枫树林下的景象,与初次听到长乐钟声时是截然不同的。

注释:

  • 割镫:拆解马镫,意指告别的时刻。
  • 乘马东:骑马向东行进,象征离别。
  • 衮衣:华丽的衣服,象征权贵和奢华。
  • 斯民:这里指的是普通百姓。
  • 绿竹:绿竹指代竹子,象征清新和生机。
  • 回武事:回忆往昔的武事,可能暗指历史上的辉煌或英雄事迹。
  • 湘中:指湘水流域,象征着柔情和乡愁。
  • 楚水枫林:楚地的水域与栽种的枫树,意境悠远。
  • 长乐钟:古代乐器声,象征欢乐和美好音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君实,号少华,宋代词人,曾任官职,诗词作品以豪放、深邃著称。他的创作常表现出对时局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鹧鸪天(饯刘恭父)》创作于宋代,正值政治纷乱、社会动荡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开篇“割镫难留乘马东”,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给人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感觉。通过描写花枝的争妍,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暗示了人事的变迁与离愁别绪。接下来的“衮衣空使斯民恋”,则引出对华服和权贵的思考,表现了对普通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诗中“绿竹谁歌入相同”一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的向往,似乎在询问谁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传承美好的故事。

“回武事,致年丰”则转向历史的回忆,诗人通过对过往英雄事迹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丰收的期待。最后两句中,诗人用“楚水枫林”与“长乐钟”作对比,强调了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表现出一种怀旧与感伤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个充满离愁与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割镫难留乘马东:离别时拆去马镫,意指告别无法挽留。
  2. 花枝争看袅长红:花朵争相开放,象征生活的美好与短暂。
  3. 衮衣空使斯民恋:华丽的衣服让百姓念念不忘,反映对物质的执念。
  4. 绿竹谁歌入相同:问谁能在竹林中吟唱,强调文化的传承。
  5. 回武事,致年丰:回忆过去的英雄业绩,寄托对丰收的期盼。
  6. 几多遗爱在湘中:湘水流域留下的美好记忆,表现乡愁。
  7. 须知楚水枫林下:提醒人们,楚地的美景与往日不同。
  8. 不似初闻长乐钟:初次听到的钟声,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枝争看”比喻生活的繁华与短暂。
  • 对仗:如“衮衣空使”与“绿竹谁歌”,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如“楚水枫林”和“长乐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事变迁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离别的时刻。
  • 花枝:代表生命的美丽与脆弱。
  • 衮衣:象征奢华与权势。
  • 绿竹:清新生机,象征传统文化。
  • 楚水枫林:孕育的乡愁和对故土的思念。
  • 长乐钟:象征欢乐与美好音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割镫难留乘马东”中的“镫”指的是什么? A. 马鞍
    B. 马镫
    C. 马车
    D. 马蹄

  2. 诗中提到的“绿竹”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清新与生机
    C. 离愁
    D. 传统文化

  3. “回武事,致年丰”中“武事”指的是哪种事情? A. 武器
    B. 战争
    C. 英雄事迹
    D. 武术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张孝祥的这首《鹧鸪天》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情感,但张孝祥更偏向于自然与乡愁的抒发,而辛弃疾则侧重于豪放与激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