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陈思王墓诗》
时间: 2025-01-04 13:3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陈思王墓诗》
作者:庾信 〔南北朝〕
公子独忧生。丘垄擅余名。
采樵枯树尽。犁田荒隧平。
宁追宴平乐。讵想谒承明。
旦余来锡命。兼言事结成。
飘飖河朔远。飐飚飓风鸣。
雁与云俱阵。沙将蓬共惊。
枯桑落古社。寒鸟归孤城。
陇水哀叚曲。渔阳惨鼓声。
离寄来远客。安得不伤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公子对生命的忧虑。他的名声在丘垄之间流传,但他却在枯木中砍柴,田地也因荒废而变得平坦。他宁愿追求宴乐,也不想去谒见承明(指皇帝或权贵)。我早晨接到命令,顺便说起事情的结局。随着北方的风飘荡,强风呼啸而过,雁与云一同成阵,沙土与蓬草一同受惊。枯桑在古老的社庙旁落下,寒鸟归向孤独的城池。陇水哀怨着唱着曲子,渔阳的鼓声显得凄惨。远道而来的客人,怎么能不伤感呢?
注释
- 公子:指地位显赫的年轻人,常用来指代王子或贵族。
- 丘垄:指山丘和田垄,隐喻人们的田地和名声。
- 宁追宴平乐:宁愿追求宴乐与平静的生活,表达对世俗享乐的向往。
- 承明:可能指汉朝的明主,暗指当时的统治者。
- 锡命:授予命令,意指被召见或任命。
- 飘飖:轻盈飘荡的样子,描绘风的动感。
- 渔阳惨鼓声:渔阳指渔阳郡,鼓声凄惨,暗喻战乱或悲伤。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庾信(约515年-581年),字子山,号慕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曾任北周、隋朝官职。他以五言诗和骈文见长,作品多表现悲壮、豪情和对时事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王朝更迭频繁,诗人怀念过去,感叹人生无常,表达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索。
诗歌鉴赏
《经陈思王墓诗》是一首情感深沉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现了对生命和命运的感慨。开头的"公子独忧生"直接引出诗人对生存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名声与生活的矛盾感受。接下来的描绘显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采樵枯树尽,犁田荒隧平"让人感受到一种荒凉与失落。
诗中表达了对宴乐的向往,但又显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悲观,"宁追宴平乐,讵想谒承明"暗示了对权力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后面的意象如"雁与云俱阵"、"寒鸟归孤城"等,展现了孤独与凄凉,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离寄来远客,安得不伤情"点明了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离别与孤独的无奈。全诗在对生命感慨的同时,也让人反思历史的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无常,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公子独忧生”:诗人以公子的身份引出生命的忧虑。
- “丘垄擅余名”:隐喻名声在世,内心却孤独。
- “采樵枯树尽”:生命的劳作却无所回报。
- “犁田荒隧平”:田地荒废,暗示社会的动荡。
- “宁追宴平乐”:选择享乐,而非追求权贵。
- “讵想谒承明”:对权贵的渴望转为无奈。
- “旦余来锡命”:早晨接到命令,暗含无奈。
- “兼言事结成”:与命令相关的事情。
- “飘飖河朔远”:风的远航,象征命运的无常。
- “飐飚飓风鸣”:描绘风的狂烈,增添情感的紧迫。
- “雁与云俱阵”:自然的和谐与孤独的对比。
- “沙将蓬共惊”:自然与生命的脆弱。
- “枯桑落古社”:古社的悲凉,象征历史的沉重。
- “寒鸟归孤城”:孤独的归宿,反映内心的孤独。
- “陇水哀叚曲”:水流的悲鸣,暗喻命运的悲惨。
- “渔阳惨鼓声”:鼓声凄厉,象征战争和离别。
- “离寄来远客”:远道而来的客人,象征着离乡的游子。
- “安得不伤情”:最终的感慨,流露出深切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宁追宴平乐”“讵想谒承明”,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结合,增强意象的深度。
- 拟人:用“哀叚曲”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读者感受更深。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流露出对离别和孤独的伤感,折射出庾信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公子:象征地位与孤独,反映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 荒田: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
- 雁、云:象征自由与孤独,映射人际关系的疏离。
- 寒鸟、古城: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孤独。
- 鼓声:象征战争与悲哀,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公子”指的是: A. 普通人
B. 地位显赫的年轻人
C. 农民 -
“宁追宴平乐”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权力
B. 享乐
C. 学问 -
“寒鸟归孤城”中的“孤城”象征着: A. 繁华
B. 失落与孤独
C. 安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历史的反思。
- 《月下独酌》 李白:表现了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送别》对比,前者更显孤独与历史的沉重,而后者则更多展现友谊与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 《庾信诗文选》
- 《南北朝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