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伯兄听雨不寐元韵,与仲兄和之》
时间: 2025-01-21 11:1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静夜帘栊,薄寒庭院,罗衣不耐更深。乍断还连,料应洒遍花阴。孰教清漏添如许,一声声冷透诗心。到天明,无限廉纤,无限萧森。偶然试写巴山句,奈频番剪烛,苦未成吟。却忆横塘,荷衣零落难禁。小楼曾祝春无恙,润苍苔旧径堪寻。恨残更,尽力将愁,压上罗衾。
白话文翻译
夜静帘子轻垂,庭院寒气袭人,薄衣裳在深夜中感到寒冷。忽然断了又连绵,想必雨水洒遍了花阴。是谁教这滴答的水声如此之多,一声声冷冷地透入我的诗心。待到天亮,满眼都是轻盈的霜华和萧条的景色。偶然试着写巴山的诗句,却因频频剪烛而苦于未能成吟。想起横塘边,荷叶纷纷零落难以承受。那小楼曾祝愿春天无恙,湿润的苍苔和旧径仍然可以追寻。恨这更深的夜,尽力将愁绪压在罗被之上。
注释
- 帘栊:指悬挂的帘子,通常用来遮挡视线。
- 罗衣:细薄的衣物,此处指衣服的轻薄。
- 乍断还连:形容雨水时断时续。
- 清漏:指滴水声,形容雨水的滴落。
- 巴山:指四川的巴山,著名的诗词意象。
- 横塘:指塘边的景象,这里引申为美好的回忆。
- 苍苔:指长满青苔的地方,象征着旧时光的沉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景蕙(1860-1934),字景蕙,号澹云,晚号蓉老,江苏人。她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在当时文坛占有一席之地。她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因雨声而辗转反侧,勾起对往昔的思念与感伤。正值春秋交替之际,她在感受季节更迭的同时,也触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深夜中因雨而生的思绪。开篇的“静夜帘栊,薄寒庭院”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宁静的环境,帘子的轻垂与庭院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孤独感。接着,诗人通过“乍断还连”的雨声,描绘出一种时断时续、变幻无常的情景,这种声音不仅是自然的反映,更是心境的象征。诗中“孰教清漏添如许”的疑问,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孤寂的无奈与感叹。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尤其是“横塘”之景,荷叶的零落让人倍感惆怅,这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恨残更,尽力将愁,压上罗衾”,则是情感的顶点,夜深人静时的愁苦与压抑令人心痛,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力感和对过往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静夜帘栊,薄寒庭院,罗衣不耐更深: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寒冷,薄衣难以抵挡深夜的寒意,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 乍断还连,料应洒遍花阴:雨水时断时续,想必已经洒遍了花下阴影,象征着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 孰教清漏添如许:疑问的句式,表现了诗人对孤独与环境的无奈。
- 到天明,无限廉纤,无限萧森:清晨的景象中,显得更加冷清与萧条,反映内心的空虚。
- 偶然试写巴山句,奈频番剪烛,苦未成吟:虽有创作的冲动,却因环境的因素而未能成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苦恼。
- 却忆横塘,荷衣零落难禁:思念往昔,荷塘的景象让人感到难以承受的惆怅。
- 小楼曾祝春无恙,润苍苔旧径堪寻:对美好记忆的追忆,苍苔和旧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恨残更,尽力将愁,压上罗衾:对夜深时的愁苦无奈,体现了人对情感的压抑与不甘。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清漏”比喻雨滴,增强了诗的意象感。
- 对仗:如“无限廉纤,无限萧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乍断还连”,赋予雨水以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静夜中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映射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泪水与思绪,连接了自然与人心。
- 寒夜:代表孤独与压抑的情感。
- 横塘:象征着美好与怀旧,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苍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夜晚是怎样的环境?
- A. 温暖明亮
- B. 寒冷安静
- C. 热烈喧闹
- D. 阴暗潮湿
-
“清漏”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诗句
- B. 雨滴
- C. 风声
- D. 光线
-
诗人对往昔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忘记
- B. 怀念
- C. 轻视
- D. 恨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情感细腻而深刻。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思念之情,虽然主题相近,但表现手法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吕景蕙诗词集》
- 《近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