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陈四伯彝游鸡鸣寺楼晚眺再登北极阁》

时间: 2025-01-19 21:26:09

峰头杰阁耸崔巍,望里星辰北斗开。

半壁江山留柱石,八荒烟雨会楼台。

陈登百尺容高卧,罗隐三生傥再来。

南国风流今未艾,乡关庾信不须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峰头杰阁耸崔巍,望里星辰北斗开。
半壁江山留柱石,八荒烟雨会楼台。
陈登百尺容高卧,罗隐三生傥再来。
南国风流今未艾,乡关庾信不须哀。

白话文翻译:

高耸入云的楼阁在山峰之上,远望星辰与北斗似乎都在眼前展开。
半壁江山的壮丽如同柱石一般牢固,八方的烟雨在楼台间汇聚。
陈登在百尺高的楼顶悠然自卧,罗隐则希望来世还能重游此地。
南国的风流韵事至今仍在继续,故乡的庾信不必感到悲哀。

注释:

  • 杰阁:指高大宏伟的楼阁。
  • 崔巍:形容高耸的样子。
  • 柱石:形容江山稳固,基石般的存在。
  • 八荒:泛指四面八方。
  • 容高卧:高处安闲地躺卧。
  • :假如,或许。
  • :指不衰退,形容风流韵事的持续。
  • 庾信:庾信是南朝文学家,以其忧伤的诗歌而闻名。

典故解析:

  • 陈登:三国时期的人物,以其在高楼上高卧而著称,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罗隐:唐代诗人,曾有“松下问童子”的诗句,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庾信:南朝文学家,其诗作常带有情感的愁苦,诗人在此提及可能是对故乡情怀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润璋,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深受山水文化的滋养,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览鸡鸣寺时,正值黄昏,诗人登高望远,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高耸的阁楼为起点,展开了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首句“峰头杰阁耸崔巍”,描绘了高阁的巍峨形象,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接着,通过“望里星辰北斗开”,引入了宇宙的元素,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对话。

“半壁江山留柱石,八荒烟雨会楼台”两句,表现了江山如画的壮丽景色,柱石象征着稳固的国土,八荒则是广袤的天地,诗人在此抒发了对国家的自豪感。接下来的“陈登百尺容高卧,罗隐三生傥再来”,则将古人传说融入其中,表现出对古代文人的向往与敬仰。

最后两句“南国风流今未艾,乡关庾信不须哀”则将诗人的情感引向故乡。南国的风流韵事依然存在,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并不需要哀伤,反而透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整首诗在气势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峰头杰阁耸崔巍:高高的阁楼矗立在山峰之上,形容其雄伟。
  2. 望里星辰北斗开:远望星空,仿佛北斗星就在眼前,营造出一种壮阔的境界。
  3. 半壁江山留柱石:半壁江山如同柱石般稳固,显示出国家的强大。
  4. 八荒烟雨会楼台:四面八方的烟雨在楼台相聚,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5. 陈登百尺容高卧:提及古人陈登,表现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悠闲。
  6. 罗隐三生傥再来:希望能在来世再度来到这里,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南国风流今未艾:南国的风流韵事依然在继续,诗人对时代变化的感慨。
  8. 乡关庾信不须哀:对故乡的情感表达,庾信的忧伤不再需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柱石”比喻江山的稳固。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夸张:如“百尺”,夸大了高度,表现出极致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交织。

意象分析:

  • 杰阁:象征着人的理想与追求。
  • 星辰:代表着无尽的可能性与希望。
  • 江山:则是家国的象征,体现了对国家的热爱。
  • 烟雨: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陈登”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A. 唐
    • B. 宋
    • C. 三国
    • D. 明
  2. “南国风流今未艾”中“艾”字的意思是什么?

    • A. 消失
    • B. 渐渐
    • C. 继续
    • D. 结束
  3. 诗中提到的“庾信”主要以什么风格著称?

    • A. 豪放
    • B. 悲伤
    • C. 轻快
    • D. 幽默

答案:

  1. C. 三国
  2. C. 继续
  3.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山河,表达对自然的敬仰,但更多的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强调视野开阔,与本诗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