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河池漫成八句》

时间: 2024-09-19 21:55:42

衔恩西去守河池,节操承家愿未移。

接籍已知生齿寡,前驱安怪吏人迟。

蛮风肯为双轓肃,昼日偏宜一鹤随。

郑侠有图吾可绘,入疆何敢复言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衔恩西去守河池,
节操承家愿未移。
接籍已知生齿寡,
前驱安怪吏人迟。
蛮风肯为双轓肃,
昼日偏宜一鹤随。
郑侠有图吾可绘,
入疆何敢复言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承载着恩情向西去守护河池,始终坚守家族的节操与愿望没有改变。接到户籍,已经知道这里的人口稀少,前方的艰难,与那些官吏的迟缓反应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蛮荒的风能否为我带来双轓,让我肃然起敬,白天的阳光正好让我随一只白鹤而行。郑侠有图可以让我描绘,我入疆之地,又怎敢再说疲惫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衔恩:承载着恩德或恩情。
  • 河池:这里指的是地名,可能是指河流和池塘。
  • 节操:指的是品德和操守。
  • 接籍:指登记户口。
  • 生齿:指人口。
  • 前驱:前方的旅途。
  • 吏人:指官吏。
  • 蛮风:指的是野外的风,常带有粗犷的意味。
  • 双轓:指双轮车,象征出行。
  • 郑侠:历史上著名的侠客,可能指他的某种精神或形象。

典故解析:

  • 郑侠:郑侠是中国古代的侠客形象,象征着正义与勇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仪,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积累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于家国情怀和个人理想,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公仪任职于边疆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国家、家族的责任感,以及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毅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黄公仪在边疆任职期间的心路历程,既有对家族责任的坚守,又有对现实环境的思考。诗的开头便表达了他承载着恩情向西守卫河池的决心,显示出一种忠诚与担当。接着,诗人提到人口稀少和官吏的迟缓,反映了边疆的艰难与困境,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以一种豁达的态度看待这些困难。蛮风与双轓的意象,暗示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提到郑侠,表现了诗人渴望以侠者的精神去面对挑战,表达了他不屈服于疲惫的坚定决心。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彰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衔恩西去守河池:诗人表明自己肩负责任,向西方前进,守护边疆。
  2. 节操承家愿未移:强调自己始终坚守家族的品德与理想。
  3. 接籍已知生齿寡:意识到边疆人烟稀少,生计艰难。
  4. 前驱安怪吏人迟:对官吏反应迟缓的不满,但也认识到这是现实的无奈。
  5. 蛮风肯为双轓肃:面对自然的挑战,诗人以一种敬畏的态度来应对。
  6. 昼日偏宜一鹤随:白天时光正好,象征着自由与希望。
  7. 郑侠有图吾可绘:提到郑侠,象征着勇气与理想,可以作为自己的榜样。
  8. 入疆何敢复言疲:即使面临艰辛,也不敢言说疲惫,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艰难与侠者的精神相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拟人:将自然环境的风与人之间的关系拟人化,增添了诗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家国责任的坚守与勇敢面对艰难的决心,彰显了忠诚与理想的结合,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情怀与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池:象征着边疆的防线与责任。
  • 蛮风:代表自然环境的挑战。
  • 双轓:象征出行与自由。
  • :象征着超脱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池”指代的是: A. 一种水生植物
    B. 一个地名
    C. 一种节日

  2. 诗人对官吏的态度是: A. 愤怒
    B. 不满却理解
    C. 无所谓

  3. “郑侠有图吾可绘”中“郑侠”象征着: A. 财富
    B. 忍耐
    C. 英勇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行路难》

诗词对比: 黄公仪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边疆的思考与责任感,但在情感表达上,黄公仪更显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友人的眷恋与对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公仪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与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诗词的情感与意境,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