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蜃境平生梦,名场逝水川。 相逢惊白发,一醉仰青天。 浪出疑鸥笑,遄归伴鹤眠。 故人知道意,珍重寄诗篇。
白话文翻译:
一生如同幻梦中的蜃景,名声如同逝去的流水。 相逢时惊讶于彼此的白发,一醉之后仰望青天。 浪迹天涯时仿佛听到海鸥的嘲笑,急速归来与仙鹤共眠。 故人深知我的心意,珍重地寄来诗篇。
注释:
- 蜃境:指海市蜃楼,比喻虚幻不实的景象。
- 名场:指追求名声的场所。
- 逝水川:比喻时间的流逝。
- 惊白发:惊讶于自己或他人的白发,表示岁月流逝。
- 浪出:指漂泊在外。
- 疑鸥笑:怀疑海鸥在嘲笑自己。
- 遄归:迅速归来。
- 伴鹤眠:与仙鹤共眠,比喻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宋代诗人,字子实,号可庵,浙江淳安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对友人寄来的诗篇的回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梦桂对友人寄来的诗篇的回应,诗中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宋代,文人之间常有诗文往来,通过诗词交流情感和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蜃境”和“名场”开篇,比喻人生的虚幻和名声的短暂,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中间两句通过“惊白发”和“仰青天”描绘了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后两句以“浪出”和“遄归”对比,展现了漂泊与归隐的两种生活状态,而“伴鹤眠”则象征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结尾的“故人知道意,珍重寄诗篇”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对友人诗篇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蜃境平生梦,名场逝水川。”:诗人以“蜃境”比喻人生的虚幻,以“名场”比喻追求名声的场所,而“逝水川”则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相逢惊白发,一醉仰青天。”:诗人通过“惊白发”表达了岁月流逝的感慨,而“仰青天”则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 “浪出疑鸥笑,遄归伴鹤眠。”:诗人以“浪出”和“遄归”对比,展现了漂泊与归隐的两种生活状态,而“伴鹤眠”则象征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 “故人知道意,珍重寄诗篇。”:诗人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对友人诗篇的珍视,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蜃境”比喻人生的虚幻,“名场”比喻追求名声的场所。
- 对仗:如“惊白发”与“仰青天”,“浪出”与“遄归”。
- 象征:如“伴鹤眠”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自由的向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比喻、对仗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蜃境:比喻人生的虚幻。
- 名场:比喻追求名声的场所。
- 逝水川:比喻时间的流逝。
- 惊白发:比喻岁月流逝。
- 仰青天:象征对自由的向往。
- 浪出:比喻漂泊在外。
- 遄归:比喻迅速归来。
- 伴鹤眠: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蜃境”比喻什么? A. 人生的虚幻 B. 追求名声的场所 C. 时间的流逝 D. 隐逸生活 答案:A
-
诗中的“名场”比喻什么? A. 人生的虚幻 B. 追求名声的场所 C. 时间的流逝 D. 隐逸生活 答案:B
-
诗中的“惊白发”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岁月流逝的感慨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B
-
诗中的“伴鹤眠”象征什么? A. 人生的虚幻 B. 追求名声的场所 C. 时间的流逝 D. 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事的怀念。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何梦桂的《和可庵见寄韵》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但何梦桂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何梦桂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何梦桂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