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太守赴上洛》
时间: 2024-09-19 21:4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太守赴上洛
商山包楚邓,积翠蔼沉沉。
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
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
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
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
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李太守赴上洛的情景。商山巍峨,青翠的山峦相互环抱,仿佛一片浓重的绿色。驿路旁,飞流的泉水四处飞溅,夕阳的余晖在关门处洒落,显得格外深邃。原野上的野花在古老的戍楼旁盛开,行人走过时,空林中回响着脚步声。板屋里春雨绵绵,山城白天显得阴沉。丹泉水流向虢略,白色的羽毛抵达荆岑。如果你在西山看到清爽的风景,应该明白我对你的深情厚谊。
注释:
- 商山:指商山,位于今陕西省,景色秀丽。
- 楚邓:楚国和邓国,古代的地名,这里指代楚地的美丽景色。
- 积翠:形容山色苍翠,层层叠叠的绿色。
- 驿路:指古代的交通要道。
- 飞泉洒:泉水从高处飞流而下,洒落四方。
- 古戍:古老的城墙或哨所,暗示历史的悠久。
- 板屋:简单的屋子,通常指乡村或偏远地区的房屋。
- 丹泉:指红色的泉水,象征美好的事物。
- 白羽:白色的羽毛,象征轻盈或信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与李白并称。王维的作品常体现出道家哲学的影响,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能够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维担任地方官期间,李太守即将赴上洛,王维以此诗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即将分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送李太守赴上洛》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和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开头以“商山包楚邓”引入,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着通过驿路、飞泉、落照等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愁绪。诗中提到的“白羽抵荆岑”,不仅是对友人旅途的祝愿,也隐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思索。结尾“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更是点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表达了他对李太守前程的美好祝愿。整首诗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展现了王维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商山包楚邓:描绘了商山的雄伟,环绕着楚地和邓地,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 积翠蔼沉沉:形容山的苍翠浓厚,似乎压抑着天空,营造出一种沉静的氛围。
- 驿路飞泉洒:描绘驿路旁泉水飞溅的动感,给人以清新之感。
- 关门落照深:关门处的夕阳余晖,增添了离别的情绪。
- 野花开古戍:古老的戍楼旁,盛开的野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行客响空林:行人的脚步声在空林中回荡,传达出孤独与离别的感受。
- 板屋春多雨:春天的雨水让板屋显得阴沉,寓意着离别后的愁苦。
- 丹泉通虢略:泉水流向虢略,象征着友人的旅途。
- 白羽抵荆岑:白色羽毛作为信使,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
- 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如果在西山看到清爽的风景,就应该明白我的内心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商山包楚邓,积翠蔼沉沉”,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运用自然景象如“飞泉”、“落照”等增强了诗的意境。
- 比喻:如“白羽抵荆岑”,暗示信使的轻盈与重要性,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是送别与友情,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王维的高尚情操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商山:象征着壮美与巍峨,暗示着诗人的胸怀。
- 飞泉:代表着清新与活力,象征着友人的旅程。
- 野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 白羽:象征着信使与祝福,表达对友人的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商山”主要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北
B. 陕西
C. 四川
D. 河南 -
“野花开古戍”中的“古戍”是指什么? A. 古老的城墙
B. 古代的武器
C. 古老的村庄
D. 古代的文人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离别与祝福
D. 愤怒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别》:李叔同(弘一法师)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李太守赴上洛》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以送别为主题,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王勃则强调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期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集》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李太守赴上洛》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