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
时间: 2025-01-04 07:27: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扆朝碧落,龙图耀金镜。
维岳降二臣,戴天临万姓。
山川八校满,井邑三农竟。
比屋皆可封,谁家不相庆。
林疏远村出,野旷寒山静。
帝城云里深,渭水天边映。
佳气含风景,颂声溢歌咏。
端拱能任贤,弥彰圣君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政权,诗中提到高高在上的皇帝(凤扆和龙图),以及他对下臣的任用,强调对百姓的关怀。山川河流的丰盈,乡村的富饶,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安宁与幸福,大家齐心庆贺。诗中描绘了远离村庄的清幽,辽阔的野外,寒冷的山静谧而美好。帝都在云雾中显得深邃,渭水在天边静静流淌。美好的气象和景色交融在一起,颂扬的歌声四处流淌,最后强调圣君的贤能与宽容。
注释
- 凤扆:指皇帝的座位,象征皇权。
- 龙图:帝王的象征,通常指皇帝的图案或肖像。
- 维岳:指高山,寓意高大的威严。
- 二臣:指两位重要的臣子。
- 万姓:指百姓,人民。
- 井邑:指乡村和村庄。
- 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
- 端拱:形容端正而庄重的姿态,表示皇帝的威仪。
- 贤:指有才德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号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应皇命而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王维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民的和谐,表现了对统治者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宏大的气势和细腻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个强盛王朝的朝气。诗中“凤扆朝碧落,龙图耀金镜”开篇便通过意象营造出一种威严而神圣的氛围,显示出皇帝的伟大与尊严。接着,诗人通过“维岳降二臣”,强调了皇帝对于贤臣的任用,体现出一种明君的形象。
诗的中间部分,王维运用“山川八校满,井邑三农竟”,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融合,表达了对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的赞美。“比屋皆可封,谁家不相庆”则生动地描绘出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诗人以此展现了对民生的关注。最后几句以“端拱能任贤,弥彰圣君圣”总结全文,强调了明君的德行与贤能,呼应了开头的宏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凤扆朝碧落:皇帝的座位高高在上,象征着其权威。
- 龙图耀金镜:皇帝的形象在金色的镜子里闪耀,意指光辉灿烂。
- 维岳降二臣:高山之巅降下两位贤臣,象征着明主的明智选择。
- 戴天临万姓:皇帝的统治关怀着万千百姓,表现出对人民的责任。
- 山川八校满,井邑三农竟:自然和人文的丰盈,表现社会的繁荣。
- 比屋皆可封:每个家庭都有可能获得封赏,体现社会的公平。
- 谁家不相庆:大家都在庆贺,表现出社会的和谐氛围。
- 林疏远村出,野旷寒山静:远离喧嚣的村庄,展现宁静的自然环境。
- 帝城云里深,渭水天边映:描绘帝都的深邃和自然的辽阔。
- 佳气含风景,颂声溢歌咏:美好的气象和歌声交融,展现出和谐的气氛。
- 端拱能任贤,弥彰圣君圣:强调统治者的德行与宽容。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凤扆”与“龙图”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全诗集中表现了对明君治国理政的赞美,对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的描绘,展示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扆:象征皇权与威严。
- 龙图:代表皇帝的形象与权力。
- 山川:象征自然的壮丽和富饶。
- 万姓:代表人民,体现诗人对民生的关怀。
- 佳气:美好的气象,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凤扆”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座位
B. 乡村
C. 高山
D. 百姓 -
“维岳降二臣”中的“二臣”指的是哪个角色? A. 两位文人
B. 两位重要的臣子
C. 两位武将
D. 两位农民 -
诗歌中强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明君的贤能与对民众的关怀
C. 战争的胜利
D. 个人的挣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杜甫的作品均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强调社会的困境与民生的艰辛。王维的诗更具理想化色彩,而杜甫则扎根于现实。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