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作者: 曹勋 〔宋代〕
翠袖携持婉有情。
湘筠犀轴巧装成。
声随一苇更分明。
倚竹双丝明玉细,
低眉数曲语莺轻。
转移新韵几多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温柔的女子,穿着翠绿色的袖子,带着情意绵绵的神情。她手中握着湘江竹制的乐器,精巧而美丽的装饰使得音乐声更为清晰。她倚靠在竹子旁,轻柔的琴声宛如明亮的玉石,低头轻声和黄莺对话,细数着曲调和韵律,随着音乐的转换,宛如新韵的流淌,生动而富有变化。
注释:
- 翠袖: 翠绿色的衣袖,表现女子的温柔和美丽。
- 湘筠: 湘江的竹子,这里指用竹子制作的乐器。
- 犀轴: 犀牛的角,可能是乐器的装饰或材料,象征珍贵。
- 倚竹双丝: 形容女子倚靠着竹子,手中握着琴弦,意象生动。
- 低眉数曲: 低下眉头轻声弹奏曲子,显得优雅而内敛。
- 新韵: 新的旋律,象征着音乐的变化和生命的流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词人,以词作见长,善于描写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自然景色。曹勋的词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人雅士多以音乐、诗词为乐,词中描绘的女子形象和音乐情境,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的闲适生活和对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浣溪沙》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个温柔女子的形象和她与音乐之间的深厚联系。词的开头用“翠袖”引入,便让人联想到一个色彩鲜明、充满生机的女子。接着,提到“湘筠犀轴”,不仅描绘了乐器的精致,也暗示了乐音的清脆和悦耳。
“声随一苇更分明”一句,利用“苇”字的意象,传达出音乐的轻盈与流动感,仿佛在耳边回响,令人沉醉。此后,描写女子倚竹而立,手中持琴,眉低轻语,展现了她的优雅和内敛。最后一句“转移新韵几多声”,则点明了音乐的变化与情感的流动,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于新事物的渴望和对旧事物的留恋。
整首词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美,既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曹勋通过这首词,不仅描绘了美的画面,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袖携持婉有情”:翠袖的女子,柔美且富有情感。
- “湘筠犀轴巧装成”:湘江竹制的乐器,精巧而美丽。
- “声随一苇更分明”:音乐声随着竹子传递,愈加清晰。
- “倚竹双丝明玉细”:她倚靠在竹子旁,手中持着细腻的琴弦。
- “低眉数曲语莺轻”:低头轻声弹奏,与黄莺轻声对话。
- “转移新韵几多声”:随着音乐的变换,韵律不断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袖”比喻了女子的柔美。
- 拟人:如“声随一苇”,使音乐具有人性化的表现。
- 对仗:整首词语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女子与音乐的和谐,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音乐的执着,反映了文人雅士追求的闲适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袖: 象征女性的柔美与温情。
- 湘筠: 象征自然的纯净与乐器的精致。
- 黄莺: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生命的欢快。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词中所表现的自然与音乐的交融,传达出一种温柔而富有情感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翠袖”指的是:
A. 绿色的衣袖
B. 明亮的翅膀
C. 竹子的颜色
D. 水的颜色 -
“湘筠”在诗中主要指:
A. 一种花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诗体
D. 一种饮品 -
诗中提到的“低眉数曲”意味着:
A. 高高在上
B. 低头弹奏
C. 大声唱歌
D. 走来走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曹勋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情感的细腻描绘,但前者更侧重于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倾向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论》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