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冈寺次吴履斋韵》

时间: 2025-01-06 14:17:34

长江几千里,万折必归东。

南浦惊新雁,庐山隔晚风。

人行荒树外,秋在断芜中。

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江几千里,万折必归东。
南浦惊新雁,庐山隔晚风。
人行荒树外,秋在断芜中。
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

白话文翻译:

长江绵延几千里,无论怎么曲折,终究是要向东流去。
南岸的水边,惊起了新来的大雁,庐山在傍晚的微风中显得更加遥远。
人在荒凉的树木之外,秋天的气息弥漫在断垣残壁之中。
什么时候才能洗净兵器,做到书信往来四海皆同呢?

注释:

  • 长江:指中国最长的河流,象征着流动与归属。
  • 几千里:形容长江的长度。
  • 万折必归东:即使有万般曲折,最终还是会流向东边,象征坚定不移的目标。
  • 南浦:指长江南岸的水边。
  • 惊新雁:指新的大雁被惊动,表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流动。
  • 庐山:著名山脉,常用作背景,表达隔离与遥远。
  • 荒树外:指荒凉的地方,表现孤寂的气氛。
  • 秋在断芜中:秋天的景象在废弃的杂草中显现,暗含凋零与沉寂。
  • 洗兵马:比喻结束战争,恢复和平。
  • 车书四海同:希望书信可以畅通无阻,象征着和平后的人际交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廷懋,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后宁死不屈,成为民族英雄。其诗风清新激昂,充满豪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之际,文天祥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诗中蕴含着他对未来的希望与对战争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江的壮丽与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思索与忧虑。开头的“长江几千里,万折必归东”展现了长江的浩荡景象,同时也隐喻了国家的命运,尽管历经波折,最终仍会归于平稳与正义。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贯穿全诗,给人以激励。

接下来的句子“南浦惊新雁,庐山隔晚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孤独的氛围。这种孤独感与“人行荒树外,秋在断芜中”相呼应,表现了诗人身处乱世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更是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够结束战乱,实现四海皆通的和谐局面。这种理想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寄托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江几千里,万折必归东:强调长江的壮阔与流向,隐喻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心。
  • 南浦惊新雁,庐山隔晚风:描绘自然,传达孤独与距离感,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
  • 人行荒树外,秋在断芜中:展现秋天的萧条,象征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沉重。
  • 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表达希望早日实现和平,强调人际交往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洗兵马”象征结束战争,回归和平。
  • 拟人:南浦新雁惊起,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车书四海同”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着历史的流动与国家的命运。
  • 新雁:新生与希望的象征,代表着未来的可能性。
  • 庐山:象征遥不可及的理想与目标。
  • 荒树:象征着社会的荒凉与个人的孤独。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文天祥
    • C. 李白
    • D. 王维
  2. “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 A. 结束战争,恢复和平
    • B. 追求财富
    • C. 远行探险
    • D. 追忆往事
  3. 诗中“长江几千里”在表达什么?

    • A. 长江的长度
    • B. 自然的壮丽
    • C. 国家命运的曲折
    •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陶渊明《饮酒》:虽然主题不同,但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文天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