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洞庭波》

时间: 2025-01-01 15:15:11

湖水吞天去,湖风送浪还。

银山何处是,青底是君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水吞天去,湖风送浪还。
银山何处是,青底是君山。

白话文翻译:

湖水向天际延伸,湖风又将波浪送回。
银色的山峰在哪里呢?青色的底边正是君山。

注释:

字词注释:

  1. 吞天:形容湖水浩瀚,仿佛可以吞没天空。
  2. 送浪还:湖风将浪潮送回来,描绘湖面波动的情景。
  3. 银山:指的是湖边的山,因光照而显得如银色般闪亮。
  4. 君山:这是洞庭湖中的一座著名山峰,青翠欲滴。

典故解析:

  • 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重要地标,象征着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它在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吟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在洞庭湖游历之时。诗人在湖边欣赏美景,感受湖水的浩渺与山的壮丽,便产生了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风景,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首句“湖水吞天去”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湖水的广阔,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接下来的“湖风送浪还”则通过动态的描写,表现出湖面波涛起伏的景象,仿佛在呈现湖水与风之间的对话,极具生动性。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山的思考:“银山何处是”,一句不仅引起读者的好奇,更通过“银山”这个意象,突显出山的神秘感。而“青底是君山”则明确了君山的地位,强调了其青翠欲滴的自然美。整首诗通过湖与山的交融,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反映了诗人心中那份宁静与悠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水吞天去:描绘湖水的辽阔,仿佛可以与天空相连,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2. 湖风送浪还:湖风在湖面上吹动,波浪随之起伏,展现了湖面的动感。
  3. 银山何处是: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疑问,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与期待。
  4. 青底是君山:明确了君山的存在和特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比作吞噬天空的力量,强化了湖的广阔感。
  • 拟人:湖风被描绘成具有行为的存在,与湖水互动,增加了生动性。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湖水和君山为主题,表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水:象征着广阔和深邃,表达了自然的无限。
  • 湖风: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与动态。
  • 银山:象征着高远与神秘,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 君山: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山”位于哪个湖泊?

    • A. 西湖
    • B. 洞庭湖
    • C. 太湖
  2. “湖水吞天去”中的“吞”字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渺小
    • B. 辽阔
    • C. 温柔

答案:

  1. B. 洞庭湖
  2. B. 辽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望岳》与杨万里的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的诗更强调山的雄伟,而杨万里的诗则更侧重于湖的广阔与动感,两者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全宋诗》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