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 庄棫 〔清代〕
绿水亚朱栏,柳色毵毵。
渔舟撑出隔溪湾。
如此风光何处去,休唱阳关。
山外更青山,一样烟峦。
管弦寂寞意阑珊。
那得珠帘重十里,不放春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美丽景色:绿水环绕着朱红色的栏杆,柳树的颜色柔和而绵长,渔舟轻轻划出溪湾,如此美丽的风光又能去往何方呢?不必再唱《阳关三叠》。远处的青山更为苍翠,烟雾缭绕。管弦乐声寂寞而意绪阑珊,怎能拥有珠帘重叠十里,不让这个春天的闲适得以放松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亚朱栏:朱栏是红色的栏杆,这里指被绿水环绕的朱红色栏杆。
- 毵毵:形容柳色柔和,轻柔飘逸的样子。
- 渔舟:指渔船,这里泛指从溪湾划出的小船。
- 阳关:古曲名,常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 烟峦:指远山的烟雾与山峦。
- 管弦:指乐器,常用于形容音乐的演奏。
- 阑珊:意指情绪低落、意兴阑珊。
典故解析
- 阳关三叠:出自《阳关三叠》,常用作离别的曲调,此处暗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棫,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其诗风婉约细腻,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春日,诗中流露出对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春日的悠闲中,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的自然风光图。诗人通过“绿水”、“朱栏”、“柳色毵毵”等意象,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机。诗的开头便引入了美丽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
而后,诗人通过“渔舟撑出隔溪湾”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此时的渔舟成为了春日生活的象征,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恬淡。接着,诗人发出感叹:“如此风光何处去,休唱阳关。”这句既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也暗含了对离别的无奈。阳关的曲调在这里被用作离别的象征,诗人似乎在思考如何才能留住这份美好。
随着诗意的推进,“山外更青山,一样烟峦”让人感受到远山的深邃与神秘,仿佛在提醒人们,眼前的美景虽好,但生活的旅途总会遇到新的风景。而“管弦寂寞意阑珊”则传达了生活的孤独感和情感的空虚,音乐的寂寥与春日的闲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句“那得珠帘重十里,不放春闲”则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诗人希望在这美好的时光中,能够拥有更多的享受与闲适,尽管现实却往往无法如愿。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水亚朱栏:描绘绿水环绕着朱红色栏杆的美景,体现春天的生机。
- 柳色毵毵:柳树的颜色柔和,展现春天的温暖气息。
- 渔舟撑出隔溪湾:渔舟轻轻划出溪湾,展现宁静的乡村生活。
- 如此风光何处去,休唱阳关:感叹美好景色的流逝,暗示对离别的无奈。
- 山外更青山,一样烟峦:远山更显青翠,象征生活的不断变化与无尽可能。
- 管弦寂寞意阑珊:音乐的寂寥与空虚,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 那得珠帘重十里,不放春闲:希望在春天的美好中享有更多的闲适与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与人情感相结合,形成对比。
- 拟人: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情感”,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的特征。
- 对仗:如“山外更青山,一样烟峦”,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和无奈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水:象征生命与生机,寓意春天的活力。
- 朱栏:代表美丽与静谧,体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 柳色:象征柔软与温婉,展现春天的温暖气息。
- 渔舟:象征宁静的生活方式,传达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青山:象征远方的希望与无尽的可能,表达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所提到的“阳关”主要是指什么?
- A. 乐器
- B. 曲调
- C. 风光
- D. 离别
-
“绿水亚朱栏”中“朱栏”指的是什么颜色的栏杆?
- A. 绿色
- B. 红色
- C. 蓝色
- D. 白色
-
诗中提到的“管弦寂寞意阑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疲惫
答案
- B. 曲调
- B. 红色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庄棫的《浪淘沙》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将进酒》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叹息,而《浪淘沙》则侧重于自然之美与内心感受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