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州城南花满溪,秋千摇颺高复低。
吹笙击鼓园之西,金鞍马踏芳草堤。
花娘满眼歌声齐,今日烂醉归去兮。
白话文翻译:
幽州城南的溪水边,花儿盛开得满满的;
秋千在微风中摇摆,时高时低。
西边的园子里,笙声和鼓声此起彼伏;
骑着金鞍马的汉子踏过芳草堤。
花娘们在眼前跳舞,歌声悦耳动听;
今天我喝得烂醉,要回家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州:古地名,今北京一带。
- 秋千:一种儿童玩具,双绳悬挂的座椅。
- 吹笙:演奏笙,一种传统乐器。
- 击鼓:打鼓,指乐器演奏。
- 金鞍:马的鞍具,装饰华丽。
- 芳草堤:芳草如茵的小路或堤坝。
- 花娘:花间的女子,指舞者或歌唱者。
- 烂醉:形容喝酒喝得很醉。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通过描写幽州的美景与欢快的场景,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反映了宋代城市的繁华与人们的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以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事活动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繁荣发展,民间生活丰富多彩。诗人在游览幽州城南时,感受到周围的美景与热闹的氛围,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诗歌鉴赏:
《幽州城南江乡园》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幽州城南的春日盛景。开头两句“幽州城南花满溪,秋千摇颺高复低”,以“花满溪”描绘出一幅春日的美丽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而“秋千摇颺”则引入了人们的欢乐活动,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景象。
接下来的“吹笙击鼓园之西”描绘了热闹的乐曲声,伴随着金鞍马踏过芳草堤的优雅场景,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欢快气氛。最后两句“花娘满眼歌声齐,今日烂醉归去兮”,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愉悦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相聚的珍惜。整首诗以轻松欢快的语调,展现了人们在美丽自然环境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州城南花满溪:描绘了幽州城南的溪水两旁盛开的鲜花,营造出春日的美丽景象。
- 秋千摇颺高复低:秋千在风中轻轻摇摆,时高时低,生动展现了孩童的欢乐。
- 吹笙击鼓园之西:西边的园子里,笙声和鼓声交织,显示出热闹的氛围。
- 金鞍马踏芳草堤:骑着华丽金鞍的马儿在芳草堤上行走,增添了生活的优雅。
- 花娘满眼歌声齐:花间的女子们尽情歌舞,营造了欢乐的气氛。
- 今日烂醉归去兮:今日的欢聚让我陶醉,愉快地准备返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美景结合,增强诗的视觉效果。
- 拟人:秋千摇摆如人,赋予物体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表现了人们在春日阳光下欢聚的愉悦心情,传递出一种生活的乐观与积极向上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青春,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秋千:象征童趣与欢乐,体现了生活的轻松。
- 笙鼓:象征音乐与欢庆,代表着人们的情感交流。
- 金鞍马:象征优雅与富贵,反映出人们的生活品质。
- 花娘:象征美女与舞蹈,表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州”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今南京
- B. 今北京
- C. 今杭州
- D. 今苏州
-
“秋千摇颺”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郁
- B. 欢乐
- C. 愤怒
- D. 悲伤
-
诗中提到的“金鞍马”象征着什么?
- A. 贫穷
- B. 优雅与富贵
- C. 战斗
- D. 旅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日景象,感慨人生。
- 李白的《月下独酌》,展现饮酒作乐的情景。
诗词对比:
- 比较汪元量的《幽州城南江乡园》和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汪元量更注重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而李白则强调酒中豪情与人生短暂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精粹》
- 《汪元量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