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梦符置酒于野堂,出家姬歌自制词以侑觞,次韵)》

时间: 2025-01-01 15:59:21

我离浏川七载强。

去思那有召公棠。

方怀旧友归鸿阁,忽枉高轩戏彩堂。

频举白,剩添香。

剧谈不觉引杯长。

官居也有城门禁,未到三更尽不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梦符置酒于野堂,出家姬歌自制词以侑觞,次韵)
作者: 郭应祥 〔宋代〕

我离浏川七载强。
去思那有召公棠。
方怀旧友归鸿阁,
忽枉高轩戏彩堂。
频举白,剩添香。
剧谈不觉引杯长。
官居也有城门禁,
未到三更尽不妨。

白话文翻译

我离开浏川已经七年了,
对故乡的思念如同召公的棠树一般深刻。
正怀念着老朋友归来鸿阁,
忽然又在高台上嬉戏于彩堂。
频频举杯,香气愈发浓郁。
兴致高昂地谈笑间,不觉杯子已经举得很长。
即使身居官职,城门也有禁令,
但未到三更,尽可以畅饮无妨。

注释

字词注释:

  • 浏川: 地名,诗人所指的故乡。
  • 召公棠: 召公是中国古代的贤臣,棠树象征着思乡之情。
  • 鸿阁: 指高处的楼阁,意指旧友归来。
  • 高轩: 高大的楼台。
  • : 指白酒。
  • 剧谈: 激烈的谈论。
  • 引杯: 举杯饮酒。
  • 城门禁: 指官场上的限制。

典故解析:

  • 召公: 召公奭,西周著名的政治家,以德行著称,常用其名来象征贤良。
  • 鸿阁: 诗中表示怀念旧友,鸿鹄高飞,象征远大的志向和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应祥,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艺术而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对友情、乡思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离开故乡多年之后,表达了对故乡和老友的怀念,以及在官场生活中的无奈与乐趣。

诗歌鉴赏

《鹧鸪天》不仅是对友情的怀念,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即以“我离浏川七载强”引入,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七年的时光不仅让人感到漫长,也让人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倍加珍惜。诗中提到的“召公棠”,用以象征深厚的乡情和对故友的怀念。

随后的描写中,作者通过“方怀旧友归鸿阁”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与渴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忽枉高轩戏彩堂”则展现了诗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洒脱与快乐。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反映了人们在追忆旧友时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在欢聚中不断举杯,沉浸于美酒与友谊的享受中,尽管身处官场有诸多限制,但在这个瞬间,时间仿佛停滞,快乐与自由得以延续。诗的结尾“未到三更尽不妨”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豁达,表现出诗人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尽管身处于规则之中,依然能够找到快乐的方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离浏川七载强:表明了离开故乡的时间和对故乡的思念。
  2. 去思那有召公棠:描绘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召公棠树象征。
  3. 方怀旧友归鸿阁:期待老友的归来,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4. 忽枉高轩戏彩堂:描述了在高处的玩乐,表现出诗人的快乐与洒脱。
  5. 频举白,剩添香:反复举杯,酒香四溢。
  6. 剧谈不觉引杯长:在欢谈中不知不觉地饮酒,表现出聚会的愉悦氛围。
  7. 官居也有城门禁:提到官场的限制,暗示生活的无奈。
  8. 未到三更尽不妨:表达对饮酒的放纵与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召公棠”来比拟对乡土的思念。
  • 对仗: “频举白,剩添香”形成了整齐的对仗结构。
  • 夸张: “不觉引杯长”展现了饮酒过程中的忘我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故乡与友人的思念,展现了在官场生活的压抑中,如何通过饮酒与好友的欢聚寻找生活的乐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浏川: 乡愁的象征。
  • 召公棠: 代表美德与怀旧。
  • 鸿阁: 旧友情谊与高远的追求。
  • 白酒: 生活的欢愉与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郭应祥的《鹧鸪天》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思念
    B. 对故乡和友情的怀念
    C. 对名利的追求
    D. 对自然的赞美

  2. “召公棠”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思乡之情
    C. 友情
    D. 忍耐

  3. 诗中提到的“剧谈不觉引杯长”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与孤独
    B. 欢乐与忘我
    C. 忧伤与惆怅
    D. 思考与沉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历史沉重感与人间离别的苦楚,而郭应祥则在怀念中找到欢乐,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