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旧山僧》

时间: 2025-01-06 14:21:46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旧山僧
作者:王建 〔唐代〕

因依老宿发心初,
半学修心半读书。
雪后每常同席卧,
花时未省两山居。
猎人箭底求伤雁,
钓户竿头乞活鱼。
一向风尘取烦恼,
不知衰病日难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和一位老和尚的初次相识,因缘而生的心志。我一方面学习修心养性,另一方面又在读书。每当雪后,我们常常一起在一张床上休息;而到了花开时节,却不曾去享受山间的生活。猎人追求受伤的雁,钓户则在竿头乞求活鱼。我曾经在风尘中追逐烦恼,不知衰老与病痛的日子难以消除。

注释

  • 因依:因为依靠,依赖。
  • 老宿:指老和尚,隐居的高人。
  • 修心:修养心性。
  • 席卧:在席子上睡觉。
  • 花时:花开的时候。
  • :体会、感受。
  • 猎人箭底:猎人用箭射猎物。
  • 钓户:钓鱼的人。
  • 乞活鱼:请求活鱼。
  • 风尘:指世俗的烦恼。
  • 衰病:衰老和疾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字子建,号清溪,唐代诗人,出身于湖南,后居于长安。他的诗风以清新高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宁静与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王建隐居山林期间,反映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感慨。诗中提到的“老宿”也许是他在隐居生活中结识的一位高人,作品展现了他对修心养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寄旧山僧》是一首反映隐逸生活的诗作,展示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反思。诗中,通过与老和尚的关系,表达了内心深处对修心养性与读书学习的追求。前两句“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点明了作者的修行初衷,既有修身的目标,也有知识的追求。

接下来的“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通过描绘与老和尚的同居生活,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但在“花时未省”一句中,似乎暗示着对自然美好时光的错失,带有一丝惆怅。

后半部分转向对世俗生活的描写,“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展现了人们在追逐名利和生存的压力下,常常忽视了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一句“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更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在追寻物质的过程中,内心的烦恼与日俱增,衰老和疾病也随之而来。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考,反映了王建对人生、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独特理解,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因依老宿发心初:因依靠老和尚而产生了修行的心志。
  2. 半学修心半读书:一方面学习修心,另一方面也在读书。
  3. 雪后每常同席卧:每逢雪后,总是和老和尚共同在一张席子上休息。
  4. 花时未省两山居:在花开时节,却没有好好享受这两座山的宁静生活。
  5. 猎人箭底求伤雁:猎人用箭射下受伤的雁。
  6. 钓户竿头乞活鱼:钓鱼的人在竿头乞求活鱼。
  7. 一向风尘取烦恼:一直在风尘中追逐烦恼。
  8. 不知衰病日难除:不知衰老与疾病的日子是难以消除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雪后”与“花时”,展现了时间的变化。
  • 比喻:猎人与钓户的描写,暗喻人们对生活的不同追求。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烦恼的反思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追求学问与修行的过程中,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清新,亦可代表孤独。
  • :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猎人钓户:代表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反映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建的《寄旧山僧》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反思

  2. 诗中提到“雪后每常同席卧”,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和老和尚一起睡觉
    b) 在雪后独自睡觉
    c) 和猎人一起睡觉

答案

  1.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a) 和老和尚一起睡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寄旧山僧》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优雅与宁静,前者更注重内心的修行,后者则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