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望驿松
唐代:王建
当初北涧别,
直至此庭中。
何意闻鞞耳,
听君枝上风。
白话文翻译
当初我在北涧与你分别,
如今身处此庭院中。
为什么会听到鞞声,
仿佛是在倾听你枝头的风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鞞耳:鞞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似铃,发出清脆的声音。这里指代一种声音或风声。
- 君:在古诗中常指代“你”,这里指代作者所思念的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北涧”可能暗示着作者与友人的别离之地,反映了古代文人往往因友人离去而感到的孤寂与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50年-830年),字子奭,号秋水,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庭院中,耳边响起自然声响的情景,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四望驿松》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将内心的思念化作具体的意象。开篇以“当初北涧别”来引入,带有一种怀旧和惆怅的气息,直至“此庭中”,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变。第二句的“何意闻鞞耳”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感受,仿佛在无意间捕捉到了来自远方的声音,象征着对友情的思念悄然涌现。最后一句“听君枝上风”更是将思念化为一种细腻的感受,风声仿佛是友人的声音,轻轻拂过,令人倍感温暖。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描绘之间取得了和谐的统一,表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初北涧别:回忆起在北涧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失去的惆怅。
- 直至此庭中:时光流逝,作者已来到另一处地方,强调了空间的变化。
- 何意闻鞞耳:突如其来的声音引发了作者的思绪,暗示着对友人的怀念。
- 听君枝上风:将自然与人情相结合,风声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声比作友人的声音,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 拟人:风声仿佛在诉说,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珍惜,借助自然的声音传达内心的情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涧: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承载着人际关系的复杂情感。
- 庭中:代表了现实的安静与孤寂,形成与外界的对比。
- 风:象征着自然的轻柔与温暖,表现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北涧”指代什么?
A. 一座山
B. 一条河流
C. 离别的地方
D. 一个城市 -
诗中“何意闻鞞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D. 无聊 -
“听君枝上风”中的“君”指代谁?
A. 诗人自己
B. 自然
C. 友人
D. 家人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对友人的别离之情与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自然景象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王建的《四望驿松》与李白的《送友人》在主题上都有对友人的思念,但王建更侧重于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加强调个体的孤独与情感的激烈。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王建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