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月浴江水,疏花傲竹林。
岁惊群物变,秋逐莫江深。
愁入三山梦,空怀百世心。
沙鸥浑识面,夜伴建溪浔。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月光洒在江水上,稀疏的花儿傲然生长在竹林中。
岁月让万物变幻,秋天逐渐深入江河之中。
忧愁涌入梦中,空怀着对百世的思念。
沙鸥似乎认得我,夜晚伴着我在建溪旁。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月:指寒冷的月亮,象征凄清的夜晚。
- 浴江水:洗涤在江水之中,形容月光照耀水面。
- 疏花:稀疏的花,暗指秋季花少之景。
- 傲竹林:花在竹林中独自傲立,表达一种不屈的精神。
- 岁惊:岁月的变迁使人震惊。
- 秋逐:秋天逐渐深入,象征季节的更替。
- 三山梦:指心中对于自然的向往与梦幻。
- 百世心:怀有对历史长河的思考与感悟。
- 沙鸥:沙鸥是一种鸟类,象征孤独的伴侣。
- 建溪浔:建溪是地名,暗示夜晚的幽静。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使用古典典故,但意象中展现了对秋天、孤独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邱云霄,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诗人在南行途中,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思绪万千,写下此诗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秋尽复南行》是一首具有浓厚秋意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感悟,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与内心的孤独。首联“寒月浴江水,疏花傲竹林”,以寒冷的月亮和孤傲的花儿作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高远的意境。接下来的“岁惊群物变,秋逐莫江深”,则进一步深化了岁月流逝的无奈与秋天的沉重。
诗人将自己的愁绪与对自然的感受紧密结合,“愁入三山梦,空怀百世心”,在梦中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历史的思考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沙鸥浑识面,夜伴建溪浔”,描绘了孤独的沙鸥在夜晚的陪伴,象征着诗人在无尽的思索中与自然的交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秋天、孤独与生命哲理的独特理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月浴江水:月光寒冷地洒在江水上,营造出宁静而凄凉的氛围。
- 疏花傲竹林:稀疏的花朵傲然生长,体现出一种不屈的生命力。
- 岁惊群物变:岁月的无情变迁让万物感到惊诧,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 秋逐莫江深:秋天逐渐深入,象征着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深邃。
- 愁入三山梦:忧愁涌入梦中,代表着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的思考。
- 空怀百世心:空怀对历史的思考,体现出诗人的哲理性。
- 沙鸥浑识面:沙鸥似乎认得我,暗示孤独的伴侣与内心的共鸣。
- 夜伴建溪浔:夜晚与建溪相伴,彰显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寒冷的象征,增强了氛围的渲染。
- 拟人:沙鸥被赋予了认人的能力,使其成为诗人的情感寄托。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感。诗中充满了秋天的意象,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月:象征孤独与凄凉。
- 江水:流动的时间与生命。
- 疏花: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沙鸥:孤独的伴侣,象征内心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月"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凄凉
C. 快乐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沙鸥”起到什么作用? A. 代表诗人的朋友
B. 象征孤独的伴侣
C. 表示诗人的快乐
答案:B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自然的美丽
B. 生命的哲理与孤独
C. 人际关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邱云霄的《秋尽复南行》和李白的《静夜思》都围绕着月亮展开,但邱的诗更多反映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而李白则通过月亮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值得对比分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