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春潮》

时间: 2025-01-17 09:36:09

天然形胜待潮生,鼙鼓逢逢望欲惊。

正是桃花春破浪,俨然瀛岛雨翻城。

当时窃国悲浮瘴,此日长年认荡缨。

竞说王师平寇日,海门如雪势峥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鹿耳春潮
作者: 褚禄 〔清代〕

天然形胜待潮生,
鼙鼓逢逢望欲惊。
正是桃花春破浪,
俨然瀛岛雨翻城。
当时窃国悲浮瘴,
此日长年认荡缨。
竞说王师平寇日,
海门如雪势峥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潮涌动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诗中说,天然的美景在潮水上涨的时候显得更加动人,鼓声此起彼伏让人心惊。正是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波涛如浪翻滚,像是雨水冲刷着岛屿的城池。回想当年国破之时,令人悲伤的瘴气弥漫,如今却是长年如春,飘荡的缨带随风舞动。人们纷纷谈论王师平定叛贼的日子,海门的景象如雪般洁白,气势磅礴。

注释

  • 天然形胜:指自然的美丽景色。
  • 鼙鼓:古代一种打击乐器,象征战争。
  • 桃花春破浪:春天桃花盛开,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 瀛岛:指海中岛屿,象征着远方的地方。
  • 窃国:指篡夺国家,暗指历史上的动乱。
  • 荡缨:指飘扬的缨带,象征自由与希望。
  • 王师:指统治者的军队。
  • 平寇:平定叛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褚禄,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诗词创作为主。他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景观与历史的交织,以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鹿耳春潮》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与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内心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期待。

诗歌鉴赏

《鹿耳春潮》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历史交融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天然形胜待潮生”,将读者引入了一幅春潮涌动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而“鼙鼓逢逢望欲惊”则通过声音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紧迫感与历史的沉重。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还将历史的悲剧与自然的美丽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正是桃花春破浪,俨然瀛岛雨翻城”一句,展现了桃花盛开的美丽与波涛汹涌的壮阔,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同时,也隐含着对历史的反思。接下来的几句则更为沉重,回忆起往昔的“窃国悲浮瘴”,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沦陷的痛心,而此时春日的长年与荡缨则象征着对未来的期许。

诗的最后两句“竞说王师平寇日,海门如雪势峥嵘”则表达了对国亡后复兴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信心,海门的气势如雪般洁白,象征着希望的重生。这首诗通过对春潮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引发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复杂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然形胜待潮生:描绘自然美景,待潮水上涨而显现。
  2. 鼙鼓逢逢望欲惊:鼓声阵阵,令人心惊,暗示战争的紧迫感。
  3. 正是桃花春破浪:春天桃花盛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4. 俨然瀛岛雨翻城:远方的岛屿在雨中翻涌,展现自然的壮观。
  5. 当时窃国悲浮瘴:回忆过去国破的悲惨,浮瘴指瘴气,象征动乱。
  6. 此日长年认荡缨:如今春风长年,缨带随风飘荡,象征自由与希望。
  7. 竞说王师平寇日:人人谈论王师平定叛贼的日子,表现期待。
  8. 海门如雪势峥嵘:海门的景象如雪般洁白,气势磅礴,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桃花与波涛相联系,展现生机与动感。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情感,如“待潮生”表现出自然的期待。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表现出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潮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情感基调复杂,蕴含着对生机与希望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潮:象征生机与希望。
  • 桃花:象征美好与青春。
  • 鼙鼓:象征战争与历史的沉重。
  • 海门:象征未来的希望与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鼙鼓”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动物
    D. 一种山脉

  2. “正是桃花春破浪”中“桃花”象征: A. 战争
    B. 美丽与生机
    C. 悲伤
    D. 历史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豪情壮志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杜甫《春望》:体现战争与自然的关系,抒发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褚禄的《鹿耳春潮》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关注春天的生机与历史的反思,后者则更偏向于静谧的自然景象,两者在意境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