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子华》

时间: 2025-01-08 01:23:16

沉阴消尽见春和,初放扁舟溯绿波。

水际踏青怜日暖,林间举白为花多。

狂从田妇窥篱看,醉任家童乔鼓歌。

年少纵欢饶点检,老欢终不挂谁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沉阴消尽见春和,
初放扁舟溯绿波。
水际踏青怜日暖,
林间举白为花多。
狂从田妇窥篱看,
醉任家童乔鼓歌。
年少纵欢饶点检,
老欢终不挂谁何。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阴霾消散,温暖的气息渐渐浮现,
我初次驾着小船逆流而上,穿行在青翠的波浪中。
在水边踏青,感受阳光的温暖,
在树林间,白花绽放得格外繁多。
我从田间的妇人那儿偷看,
任凭家中的小童在旁边高歌。
年轻时纵情欢乐,常常不加检点,
年老后欢愉的事情又能挂念谁呢?

注释:

  • 沉阴:指阴霾的天气。
  • 扁舟:小船。
  • :逆流而上。
  • 踏青:春天时踏青游玩。
  • 怜日暖:感受到温暖的阳光。
  • 举白:这里的“举白”指的是白色花朵的盛开。
  • 狂从田妇窥篱看:形容诗人开心地从田妇那里偷看。
  • 乔鼓歌:指小童在高处打鼓唱歌。
  • 年少纵欢:年轻时不拘小节,尽情享乐。
  • 老欢终不挂谁何:年老时的欢乐又能挂念谁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华,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美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正值大好时光,诗人在春日的温暖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欢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又和子华》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与人情世态的诗歌,诗人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乘着小舟,游荡在水边,感受着阳光的温暖,生命的活力扑面而来。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尤其在“水际踏青怜日暖,林间举白为花多”这两句中,诗人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仿佛是亲身经历,触动心灵。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份春日的温暖与愉悦。诗人在这里不仅抒发了对春的赞美,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绽放,正如花朵般的绚丽。

后半部分的“狂从田妇窥篱看,醉任家童乔鼓歌”则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欢快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年轻时的无忧无虑,和老年时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主题。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快乐,进而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沉阴消尽见春和:春天的阴霾消散,显现出温暖的气息。
  • 初放扁舟溯绿波:我第一次驾着小船,逆流而上,穿行在碧绿的波浪中。
  • 水际踏青怜日暖:在水边踏青,感受阳光的温暖。
  • 林间举白为花多:在树林中,白色的花朵开得格外多。
  • 狂从田妇窥篱看:我兴致勃勃地从田间妇女那里偷看。
  • 醉任家童乔鼓歌:我任由家中的小孩在旁高歌。
  • 年少纵欢饶点检:年少时尽情欢乐,不在乎细节。
  • 老欢终不挂谁何:年老时的欢乐又能挂念谁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天的景色比喻生命的活力。
  • 拟人:阳光被描述为温暖的,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
  • 对仗:如“年少纵欢”和“老欢终不挂”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珍惜当下的生活,感受四季的变换与生命的美好,同时也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快乐。诗人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画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和:春天的温暖和和煦,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扁舟:象征着自由与随性。
  • 踏青:春游的活动,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
  • 白花: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田妇:象征着朴实的农村生活。
  • 家童: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春天的到来? A. 描绘景色
    B. 叙述故事
    C. 表达情感

  2. “年少纵欢饶点检”的意思是: A. 年轻时要注意
    B. 年轻时尽情快乐
    C. 年轻时要读书

  3. “林间举白为花多”中的“举白”指的是? A. 白色的花朵盛开
    B. 举起白色的东西
    C. 白色的云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诗作,描绘春天的景色与人事变迁。
  • 《春夜喜雨》:杜甫的另一首春天诗,表现对春雨的喜悦。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展现春江的美丽与人生哲思,风格上与韩维的诗歌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韩维诗歌研究》
  • 《春天的诗歌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