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1-19 17:5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叵道卢沟风景异。中华建国含深意。遍地烽烟连寇起。迷濛里。将士浴血凌云志。一曲怨歌声万里。妖氛未扫归无计。笳鼓声声收失地。扬正义。横刀直折扶桑辔。
白话文翻译:
这怎能说卢沟桥的风景与众不同呢?中华民族的建立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四处烽烟四起,敌人侵扰不断。在迷雾中,将士们浴血奋战,心怀凌云之志。远方传来一曲悲怨的歌声,似乎没有办法将妖气一扫而空。战鼓声声,呼唤着收复失地的决心。在这正义的号召下,我们将坚定地挥刀,迎向未来。
注释:
- 叵道:怎能,表示疑问。
- 卢沟:指卢沟桥,象征着抗战的起点。
- 烽烟:战争的烟火,象征着战乱。
- 浴血:形容在战斗中流血,表现出勇气与决心。
- 妖氛:指外敌的侵扰或战乱的影响。
- 笳鼓:战鼓,象征着号召和战斗的信号。
- 扶桑辔:扶桑为神话中的东方,辔为马缰,象征掌控未来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子瑜,现代诗人,作品多以爱国主义和历史情感为主题,擅长描绘战争中将士的豪情与壮志。他的诗作常反映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国家面临外敌侵扰的历史时期,旨在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团结意识。通过描绘战争的惨烈与将士的英勇,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诗歌鉴赏:
《渔家傲》是一首充满激情的爱国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开篇以“叵道卢沟风景异”引入,表明卢沟桥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象征。接下来的“中华建国含深意”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国家建立的艰辛和深远意义。
诗中对烽烟四起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战乱的惨烈,表现出历史带来的痛苦与磨难。“迷濛里”则描绘出战争中的不确定性与混乱,似乎无处可归。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通过“将士浴血凌云志”表现出将士们的英勇与不屈,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最后,诗人以“扬正义。横刀直折扶桑辔”作为结尾,传达出一种坚定的信念:面对外敌侵扰,我们应当团结一心,奋起反抗,捍卫国家的尊严与未来。整首诗情感激昂,意象鲜明,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叵道卢沟风景异:卢沟桥的风景并不普通,暗含历史的厚重。
- 中华建国含深意:中华民族的建立不仅仅是政权的更迭,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 遍地烽烟连寇起:四处烽烟,敌人入侵,描绘了战乱的现实。
- 迷濛里:战争的混乱与无序,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
- 将士浴血凌云志:战士们在血战中,志向高远,表现出英雄气概。
- 一曲怨歌声万里:遥远的悲怨之声,象征着对国家的忧虑。
- 妖氛未扫归无计:外敌的威胁尚未消除,归家无望。
- 笳鼓声声收失地:战鼓声响,呼唤着收复失地的决心。
- 扬正义。横刀直折扶桑辔:以正义的名义,勇敢地迎战,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斗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与风景相联系,暗示历史的深刻。
- 对仗:如“扬正义,横刀直折”,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如“声万里”,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展现了在战乱中将士们的英勇和不屈,强调了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的必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卢沟桥:象征抗战精神的地方。
- 烽烟:战争的痛苦与牺牲。
- 将士:代表着勇敢与牺牲精神。
- 笳鼓:象征号召与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叵道卢沟风景异”中的“叵”是什么意思?
- A. 怎么
- B. 不可
- C. 不知
- “将士浴血凌云志”中的“凌云”指的是什么?
- A. 高远的志向
- B. 迷雾
- C. 低沉的歌声
答案:
- A. 怎么
- A. 高远的志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浪淘沙》——毛泽东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慨;而《渔家傲》则更强调集体的奋斗与斗志。
- 《春望》:两者都在描绘战乱中的痛苦,但《春望》更多体现了个人的孤独感,而《渔家傲》则展现出英雄们的团结与决心。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大全》
- 《郑子瑜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