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泽国思归咏采兰,束书携剑出长安。天涯朝暮倚门望,岁晏风霜行路难。闽岭夕岚乡树老,楚江寒浪客衣单。岩前旧勒移文处,到日重须拂藓看。
白话文翻译:
在泽国思念家乡时吟咏采兰,收拾书籍携带宝剑离开长安。无论早晨还是傍晚,都倚在门口遥望远方,年底时节,风霜交加,行路艰难。在闽岭的傍晚,雾气缭绕,家乡的树木显得苍老,楚江上寒风掀起波浪,旅人的衣衫单薄。在岩石前,曾经刻下移文的地方,到达时需要重新拂去苔藓观看。
注释:
- 泽国:指水乡,这里泛指作者的家乡。
- 采兰:比喻思念家乡。
- 束书携剑:收拾书籍和携带宝剑,表示准备离开。
- 长安:古都,这里指京城。
- 岁晏:年底。
- 闽岭:指福建的山岭。
- 楚江:指长江中游地区,古为楚国地。
- 移文: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指刻在岩石上的文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杨亿离开京城长安,返回故乡途中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旅途中的艰难和孤独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离开京城长安,思念家乡的情景。诗中“泽国思归咏采兰”一句,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采兰作为象征,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天涯朝暮倚门望”则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渴望,以及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闽岭夕岚乡树老”和“楚江寒浪客衣单”,增强了旅途的艰辛和岁月的沧桑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旅途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泽国思归咏采兰”:首句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采兰作为象征,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 “束书携剑出长安”:收拾书籍和携带宝剑,表示准备离开京城长安。
- “天涯朝暮倚门望”:无论早晨还是傍晚,都倚在门口遥望远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渴望。
- “岁晏风霜行路难”:年底时节,风霜交加,行路艰难,反映了旅途的艰辛。
- “闽岭夕岚乡树老”:在闽岭的傍晚,雾气缭绕,家乡的树木显得苍老,增强了岁月的沧桑感。
- “楚江寒浪客衣单”:楚江上寒风掀起波浪,旅人的衣衫单薄,突出了旅途的孤独和艰辛。
- “岩前旧勒移文处”:在岩石前,曾经刻下移文的地方,到达时需要重新拂去苔藓观看,暗示了旅途的终点和归乡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采兰”比喻思念家乡。
- 拟人:“乡树老”赋予树木以人的情感,增强了岁月的沧桑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天涯朝暮”与“岁晏风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旅途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 采兰:象征思念家乡。
- 乡树老:象征岁月的沧桑。
- 寒浪客衣单:象征旅途的孤独和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采兰”象征什么? A. 思念家乡 B. 旅途的艰辛 C. 岁月的沧桑 D. 孤独无助
-
诗中“束书携剑”表示什么? A. 准备离开 B. 准备战斗 C. 准备学习 D. 准备归乡
-
诗中“岁晏风霜行路难”反映了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家乡的美好 C. 京城的繁华 D. 旅途的孤独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旅途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杨亿的《弟伸归乡》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杨亿的诗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艰辛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亿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