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

时间: 2025-01-19 12:23:36

淑节韶光媚,皇明宠锡崇。

具寮颁玉尺,成器幸良工。

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

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

紫翰宣殊造,丹诚厉匪躬。

奉之无失坠,恩泽自天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淑节韶光媚,皇明宠锡崇。
具寮颁玉尺,成器幸良工。
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
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
紫翰宣殊造,丹诚厉匪躬。
奉之无失坠,恩泽自天中。


白话文翻译:

这美好的节庆,光辉灿烂,皇上的恩宠和赏赐更加显赫。
在宫殿中颁发玉尺,成器之人真是幸运。
这不仅仅是平常的用途,它将传承度量的标准。
人们为何不从中获利,事物也都依赖于它的功用。
紫色的笔杆宣告着非凡的造诣,赤诚之心努力不懈。
奉献它的人绝不会失去它的价值,恩泽自会从天而降。


注释:

  • 淑节:美好的节庆。
  • 皇明:指皇帝的光明和恩宠。
  • 玉尺:象征公正的度量工具。
  • 良工:指技术娴熟的人。
  • 紫翰:指用紫色笔书写的文书,象征崇高的旨意。
  • 丹诚:赤诚之心。
  • 无失坠:不会失去价值或地位。

典故解析:

“淑节韶光”暗指古代对节庆的重视,“皇明”则体现了皇权的崇高和威望。诗中提到的“玉尺”不仅是物质工具,更是道德规范的象征,强调了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观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多以清新、典雅著称,常常融入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中和节期间写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度量衡的重视以及皇权对公正的倡导,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社会和谐的期盼。


诗歌鉴赏:

李观的《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以节庆为背景,展现了皇帝对公卿的恩赏,体现了古代中国重视度量衡的文化传统。诗的首句“淑节韶光媚”描绘了节日的美好氛围,接着用“皇明宠锡崇”强调了皇权的光辉与恩泽,二者相辅相成,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景象。

随后的“具寮颁玉尺”则通过玉尺象征着公正和公平,暗示了度量衡不仅在物质层面上有重要意义,更在道德和精神层面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规范。诗人通过“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的反问,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明度量衡的意义不仅是实用的,更是传承的文化象征。

此外,诗中提到的“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则引导读者思考人们如何在遵循道德规范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最后两句“奉之无失坠,恩泽自天中”则传达了对奉献者的美好祝愿,彰显了社会对正义和良知的尊重和期待。

整首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严谨的结构,通过对节日、皇权、道德、利益等多个层面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淑节韶光媚:描绘节日的美好时光。
    • 皇明宠锡崇:强调皇帝的恩宠和崇高地位。
    • 具寮颁玉尺:在皇家展示公正的度量工具。
    • 成器幸良工:赞扬那些能工巧匠的幸运。
    • 岂止寻常用:这工具不只是普通用途。
    • 将传度量同:承载着传承的责任。
    • 人何不取利:提问人们为何不从中获益。
    • 物亦赖其功:事物也依赖于它的功能。
    • 紫翰宣殊造:紫色的笔记录着非凡的成就。
    • 丹诚厉匪躬:赤诚之心努力不懈地奉献。
    • 奉之无失坠:奉献者的价值不会减少。
    • 恩泽自天中:恩惠自然会从天而降。
  •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仗、排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思想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公正、道德与社会责任,反映出古代对度量衡和社会和谐的重视。


意象分析:

  • 节庆:象征着团圆、幸福与美好的生活。
  • 玉尺:象征公正和公平的标准。
  • 紫翰:象征非凡的成就与高贵的身份。
  • 丹诚:象征真诚与奉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尺”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公正
    • C. 美德
  2.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李观
  3. “奉之无失坠”中“奉”指什么?

    • A. 给予
    • B. 叛逆
    • C. 欺骗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中秋月》:描绘节日与团圆的诗。
  • 《春江花月夜》:探讨自然与人情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观的作品都涉及到节日和庆典,但李白的作品更加豪放,而李观更注重社会责任与公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观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