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窗闲坐
白居易 〔唐代〕
虚窗两丛竹,静室一炉香。
门外红尘合,城中白日忙。
无烦寻道士,不要学仙方。
自有延年术,心闲岁月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宁静的北窗下悠闲地坐着,窗外是一片竹林,室内飘散着香气。门外是喧嚣的红尘,城市中人们忙碌不已。诗人并不烦恼去寻找道士,也不想去学习长生不老的法术,自有延年益寿的方法,那就是让内心保持宁静,悠闲地度过岁月。
注释
- 虚窗:空旷的窗户,象征着清静的环境。
- 丛竹:指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
- 红尘:指繁杂的世俗生活。
- 道士:道教的修行者,追求长生不老。
- 仙方:指长生不老的方术。
- 延年术:延续生命的法门。
- 心闲:内心的宁静与闲逸。
- 岁月长:时间的漫长,意味着悠闲的生活。
典故解析
北窗闲坐的意象常见于古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诗句。诗人通过对比红尘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而闻名。他的作品关注民生,常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经历了宦海浮沉,对世事有了更深的思考,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反思。
诗歌鉴赏
《北窗闲坐》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清新而宁静,诗中流露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反思与超脱。开篇的“虚窗”和“两丛竹”展现了一个幽静的环境,诗人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宁静与放松。接着,诗人对比了门外的“红尘”和“城中白日忙”,描绘了城市的喧嚣与人们的忙碌,表现出一种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不屑。
后半部分的“无烦寻道士,不要学仙方”,揭示了诗人对道教长生不老的追求的否定。他认为,真正的延年益寿在于内心的平和与闲适,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心闲岁月长”,极具哲理性,表明了诗人经过生活的历练,领悟到了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虚窗两丛竹:窗外有两丛竹子,营造出自然清新的氛围。
- 静室一炉香:室内有一炉香,增添静谧的氛围。
- 门外红尘合:门外是一片繁华的尘世,暗示着外界的喧嚣。
- 城中白日忙:城市里的人们在白天忙碌,反映出生活的忙碌与压力。
- 无烦寻道士:诗人不再烦恼去寻找长生的道士,反映出对道教的超脱。
- 不要学仙方:不再想学习长生不老的法术,强调内心的修养。
- 自有延年术:自己有延长生命的办法,暗示内心的平和。
- 心闲岁月长:内心宁静,便能享受漫长的岁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门外红尘合”与“静室一炉香”,展现了内外环境的差异。
- 排比:如“无烦寻道士,不要学仙方”,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象征:竹子和香分别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超脱,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了心态对于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香:象征内心的清净与优雅。
- 红尘:象征繁华的世俗生活,带有负面含义。
- 道士:象征追求长生的理想,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虚窗”指的是什么?
A. 窗外的景色
B. 空旷的窗户
C. 窗内的香气
答案:B -
诗人对“道士”的态度是?
A. 崇拜
B. 无所谓
C. 否定
答案:C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忍辱负重
B. 追求金钱
C. 追求内心宁静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白居易《北窗闲坐》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情景,但白居易更强调心态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华诗词大辞典》
通过以上的讲解和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北窗闲坐》这首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