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城东至以诗代书,戏招李六拾遗、崔二十六先辈》

时间: 2025-01-19 13:19:40

青门走马趁心期,惆怅归来已校迟。

应过唐昌玉蕊后,

犹当崇敬牡丹时。

暂游还忆崔先辈,欲醉先邀李拾遗。

尚残半月芸香俸,不作归粮作酒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门走马趁心期,惆怅归来已校迟。
应过唐昌玉蕊后,犹当崇敬牡丹时。
暂游还忆崔先辈,欲醉先邀李拾遗。
尚残半月芸香俸,不作归粮作酒赀。

白话文翻译

青门外策马而行,心中满怀期待;
惆怅地归来却发现已经晚了。
应该是过了唐昌的玉蕊花期,
仍应在此时崇敬牡丹花。
暂时游玩却又想起崔先辈,
想要痛快地喝酒,先邀请李拾遗。
还有半个月的香料俸禄,
不打算用来归家的粮食,而是用来买酒。

注释

  • 青门:指青门外,是一种意象,表示出行的地方。
  • 走马:骑马奔走,形容急于出行。
  • 惆怅:心中感到忧伤和失落。
  • 唐昌:指唐代的一处地名,特指盛开的花期。
  • 玉蕊:一种花,可能指的是特定的花卉。
  • 崇敬:尊重、仰慕。
  • 牡丹:象征富贵、繁华的花卉。
  • 李拾遗:李贺,唐代诗人,因其才华被称为“拾遗”。
  • 芸香:香料的一种,古代常用于祭祀或待客,象征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白居易的作品涉及社会政治、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深受当时及后世读者的喜爱。

创作背景

《自城东至以诗代书,戏招李六拾遗、崔二十六先辈》写于白居易晚年时期,诗中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反思。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的聚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白居易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以“青门走马趁心期”展现了诗人急于出行的心情,似乎有着重要的约定或期望。然而,“惆怅归来已校迟”则暗示了未能如愿以偿的失落与惆怅。紧接着,诗人对时光的流逝感慨,提到“应过唐昌玉蕊后”,表达了对时节变化的敏感。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提到的崔先辈和李拾遗,都是白居易心中重要的朋友,诗人在饮酒时希望能与他们共度时光,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和珍视。最后一句提到“尚残半月芸香俸”,诗人决定把自己的俸禄用来买酒,而非归家的粮食,体现了他对享受生活、珍惜友谊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流畅的节奏,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门走马趁心期:诗人急于出行,显示出他对某个约定或期望的期待。
  2. 惆怅归来已校迟:虽然出行期望很高,但归来时却感到失落,暗示未能如愿。
  3. 应过唐昌玉蕊后:时间流逝,花期已过,诗人感慨时光的无情。
  4. 犹当崇敬牡丹时:在此时仍应仰慕牡丹,暗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5. 暂游还忆崔先辈:游玩之余,感怀与友人的往事。
  6. 欲醉先邀李拾遗:想要饮酒,先邀请李贺,表现出渴望共饮的心情。
  7. 尚残半月芸香俸:还有半个月的俸禄,暗示诗人生活的宽裕。
  8. 不作归粮作酒赀:选择用俸禄买酒而非回家粮食,体现对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使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花期与人生比喻,通过花的盛衰反映时光的流逝。
  • 拟人:诗中对时间的描写赋予了情感,使得时间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珍惜当下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门:象征出行与期望。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好,是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 :象征享乐与友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 :象征时光的流逝,反映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所提到的“青门”指的是: A. 门口的青色
    B. 出行的地方
    C. 一种花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李拾遗”指的是: A. 诗人
    B. 朋友
    C. 一种食物
    答案:A

  3. 全诗的主题是: A. 对友谊的珍视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权力的向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自城东至以诗代书》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但白居易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强调饮酒作乐的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却都折射出唐代文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全集》
  • 《唐代文学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