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子居运判归宿州同赴武康西县道中奉寄》

时间: 2025-01-19 19:55:43

汉中为会失兼程,雨雪曾无一日晴。

拗项桥头聊立马,使车应已过褒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苗子居运判归宿州同赴武康西县道中奉寄 文同 〔宋代〕

汉中为会失兼程,雨雪曾无一日晴。 拗项桥头聊立马,使车应已过褒城。

白话文翻译:

在汉中相会却因急事匆匆分别,连日来雨雪交加,没有一天晴朗。 在拗项桥头暂时停马,想必使者的车辆已经过了褒城。

注释:

  • 汉中: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南部。
  • 失兼程:因急事而匆匆分别。
  • 拗项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中道上的一个桥梁。
  • 使车:使者的车辆。
  • 褒城: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北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尤以诗文著称。文同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苗子居运判归宿州途中,与友人同赴武康西县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因急事匆匆分别的无奈,以及对友人行程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因急事匆匆分别的无奈和对友人行程的关切。首句“汉中为会失兼程”直接点明了因急事而匆匆分别的情境,而“雨雪曾无一日晴”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的恶劣来烘托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后两句“拗项桥头聊立马,使车应已过褒城”则通过具体的地点和动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文同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中为会失兼程”:诗人与友人在汉中相会,却因急事而匆匆分别,表达了无奈和遗憾。
  • “雨雪曾无一日晴”:连日来雨雪交加,没有一天晴朗,烘托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 “拗项桥头聊立马”:在拗项桥头暂时停马,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
  • “使车应已过褒城”:想必使者的车辆已经过了褒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期待和祝福。

修辞手法:

  • 拟人:“雨雪曾无一日晴”中的“曾无一日晴”赋予了雨雪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汉中为会失兼程”与“雨雪曾无一日晴”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因急事匆匆分别的无奈和对友人行程的关切。通过具体的地点和动作,以及自然景象的烘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和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中:地名,象征着相会和分别的地点。
  • 雨雪:自然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 拗项桥:地名,象征着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
  • 褒城:地名,象征着友人的行程和诗人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中”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 A. 陕西省 B. 四川省 C. 湖北省 D. 甘肃省

  2. 诗中的“失兼程”指的是什么? A. 因急事而匆匆分别 B. 因天气不好而耽误行程 C. 因道路不通而改变行程 D. 因友人离去而感到失落

  3. 诗中的“拗项桥”是诗人在哪个地方暂时停马? A. 汉中 B. 褒城 C. 武康西县 D. 苗子居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文同的其他诗作,如《晚至村家》、《新晴山月》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清新自然的诗风。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文同的《苗子居运判归宿州同赴武康西县道中奉寄》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因急事匆匆分别的无奈,但文同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象的烘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
  • 《宋代文学史》:程千帆著,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文同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