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似剪风前燕,如簧叶底莺。韶光催著过清明。可信嫩寒依旧满春城。
白话文翻译:
就像在风中翩翩起舞的燕子,似乎在轻声吟唱的莺儿。春光催促着日子飞逝,清明节已经过去。但是春城里依旧充满着寒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似剪:指燕子如同剪刀一样,快速而灵活地飞翔。
- 簧:指音簧,形容莺的叫声如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 韶光:美好的时光,指春天的光阴。
- 清明:指清明节,通常在四月中旬,是春季的重要节日。
- 嫩寒:指初春时节的寒冷气息。
典故解析:
-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嘉缜,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创作风格多样,常以自然景物描写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诗作常融入对时事的思考,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清明节前后。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留恋。
诗歌鉴赏:
《南歌子 其三》以轻灵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开头的“似剪风前燕”,通过生动的比喻,将燕子的灵动与春风联系在一起,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如簧叶底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春的意象,莺鸟的叫声如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给人以音乐的美感。
接下来的“韶光催著过清明”则引入了时间的主题,清明节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同时也提醒人们时光的流逝。诗人在这里感慨春光似乎已经过去,而“可信嫩寒依旧满春城”则表现出春天的寒意依然存在,给人一种对春天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整首诗在描写生动的春景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邓嘉缜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赋予了诗歌以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似剪风前燕:燕子在风中飞舞,形态轻盈,给人以春天生动的感受。
- 如簧叶底莺:莺鸟在树叶间鸣叫,声音宛如乐器,展现春天的生机。
- 韶光催著过清明:时光如流水般飞逝,清明节已经过去,感叹时间的流逝。
- 可信嫩寒依旧满春城:春天的气息虽然到来,但依旧感受到寒意,反映现实与期待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燕子比作剪刀,生动形象。
- 拟人:莺鸟的鸣叫被描述为如乐器演奏,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性。
- 对仗:如“似剪风前燕”和“如簧叶底莺”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和时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的来临,代表着希望与生命的活力。
- 莺:象征音乐与春天的美好,表达了生命的欢快。
- 春城:代表生机盎然的城市,体现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似剪风前燕”中的“剪”指的是什么?
- A. 剪刀
- B. 剪纸
- C. 剪刀石
- D. 剪影
-
“韶光催著过清明”中的“韶光”可以理解为:
- A. 美好的时光
- B. 迅速的时间
- C. 春天的光辉
- D. 快乐的时光
-
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是: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不安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邓嘉缜的《南歌子 其三》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现春天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前者侧重于自然的描写和时间的感慨,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两位诗人在不同的艺术风格中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反映了各自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选读》
- 《近现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这些资料将帮助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风格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