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辞》
时间: 2025-01-17 10:0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镜辞
——张侃
古人对镜辞,率是年纪老。
出言反成悲,未免耿成抱。
间有少年人,对镜默祈祷。
第一早功名,第二多寿考。
第三欲富贵,满屋贮珠宝。
此心机械生,此身晨夕恼。
用一每藏九,终焉乖至道。
目为守钱虏,名字亦可保。
不见王夷甫,举去忘稽考。
我今对镜别,有酒便为好。
欲醉未醉间,浩歌出晴昊。
荷花解人心,风前互倾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古人对照镜子时的感慨,通常是因为年纪大了。说出这些话反而让人感到悲伤,难免心中有些不快。偶尔有年轻人对着镜子默默祈祷,第一希望能早日获得功名,第二希望能长命百岁,第三希望能富贵荣华,家中满是珠宝。这种心态产生于机械的思维,这样的身体在晨昏中都感到烦恼。用一种东西来藏住九种,最终与真实的道理相悖。为了守住这钱财,名声也可能因此而保全。可惜却不见王夷甫,举荐后却忘了去考核。我今天对着镜子告别,有酒就足够好了。想要醉却又未醉之间,豪情歌唱在晴空之下。荷花能解人心,风前互相倾倒。
注释
- 对镜辞:对着镜子所说的话。
- 率是:通常、一般。
- 祈祷:默默地祈求。
- 功名:功绩和名声,通常指科举考试的成功。
- 寿考:长寿和安康。
- 贮珠宝:储存珠宝,象征财富。
- 机械生:机械般的生活。
- 乖至道:与真理相违背。
- 守钱虏:守财奴,沉迷于金钱。
- 王夷甫:指王安石,著名政治家、诗人。
- 荷花:象征纯洁和高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侃,宋代诗人,字德明,号子初,生于北宋时期。他以工诗著称,作品多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张侃中年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功名、财富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过世事的他对人生的看法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对镜辞》是一首通过对镜子这一意象反思人生命运的诗,诗中不仅有对老年人的感慨,也有年轻人的期盼。张侃以“对镜”为切入点,展现了人们在不同年纪时对生命的不同看法。古人面对镜子,往往是为了反思自己的过去,感叹时光的流逝。而年轻人则对未来充满期待,渴望功名、长寿和财富,这些欲望在诗中以“默祈祷”的形式展现。
诗的意境从古人对镜的悲伤转向年轻人的期盼,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年龄带来的心理变化。后半部分的描写则显得愈加洒脱,尤其是“有酒便为好”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放达态度。通过对镜子的反思,张侃不仅探讨了个人的成就与价值,也表露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当下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人对镜辞,率是年纪老。
古人对着镜子说的话,通常是因为年纪大了。 -
出言反成悲,未免耿成抱。
说出的言语往往让人感到悲伤,难免心中有不满。 -
间有少年人,对镜默祈祷。
偶尔有年轻人,对着镜子默默地祈求。 -
第一早功名,第二多寿考。
第一希望能早日获得功名,第二希望能长命百岁。 -
第三欲富贵,满屋贮珠宝。
第三希望能富贵荣华,家中满是珠宝。 -
此心机械生,此身晨夕恼。
这种心态产生于机械的思维,身体在晨昏中都感到烦恼。 -
用一每藏九,终焉乖至道。
用一种东西来藏住九种,最终与真实的道理相悖。 -
目为守钱虏,名字亦可保。
为了守住这钱财,名声也可能因此而保全。 -
不见王夷甫,举去忘稽考。
可惜却不见王夷甫,举荐后却忘了去考核。 -
我今对镜别,有酒便为好。
我今天对着镜子告别,有酒就足够好了。 -
欲醉未醉间,浩歌出晴昊。
想要醉却又未醉之间,豪情歌唱在晴空之下。 -
荷花解人心,风前互倾倒。
荷花能解人心,风前互相倾倒。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和年轻人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人生的不同阶段。
- 隐喻:镜子象征着自我反省与对人生的思考。
- 排比:在列举年轻人的愿望时使用排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从对老年的感慨到对年轻人期望的描绘,最终转向对当下生活的珍惜,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自省,反思人生。
- 酒:象征放纵与享乐,表现对生活的态度。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诗人对心灵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第一早功名”指的是什么? A. 财富
B. 功名
C. 长寿
答案:B -
诗人对年轻人的期望是什么? A. 早死
B. 追求财富
C. 早得功名
答案:C -
“对镜别”在整首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反思过去
B. 迎接未来
C. 忘却烦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对镜辞》和《静夜思》,两者都涉及到对人生和时间的思考,但《对镜辞》更强调个人的欲望与反思,而《静夜思》则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古诗词大观》——古代诗词的汇编与解读
- 《宋代文学研究》——对宋代文人及其作品的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