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舍人之江东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白话文翻译:
张翰正要去江东,正值秋风萧瑟的时节。
天空明朗,远处有只大雁飞过,海面辽阔,孤帆行驶得很慢。
白日将要西沉,碧波浩渺,难以期盼再见。
吴洲如同明月在天边,千里相隔,唯有思念寄托在心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张翰:张舍人,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指张旭或张翰,都是著名的隐士或游子。
- 江东: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历史上常被用作隐士归隐的地方。
- 正值秋风时:秋风萧瑟,表达了时节的变化和离别的伤感。
- 孤帆迟:孤独的帆船缓慢行驶,象征着离别的孤独感。
- 沧波杳难期:海上的波浪深邃,难以预期再次相见的时光。
- 吴洲如见月:吴洲指的是江东的地区,像月亮般遥远而美好,象征着思念的对象。
典故解析:
- 吴洲:指的是江东的地理区域,历史上吴国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文化底蕴深厚。
- 明月:常用来表达思念和远方的情感,古人常以月亮寄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素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多表现豪放不羁的个性,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白的漫游时期,张翰即将离开,作者以此诗表达对友人的告别和深厚的思念之情。此时正值秋天,时节的转变与离别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的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送张舍人之江东》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意象丰富的送别诗。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对张翰的深切思念。开篇的“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直接点明了离别的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意,暗示着离别的愁苦。接下来的“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独和迟缓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妙,李白通过“雁”、“帆”、“日暮”等意象,构建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使得情感更加细腻。尤其是最后两句“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把思念与距离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遥不可及的美好,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未来重聚的淡淡期盼。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造诣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张翰江东去:点明了诗歌的主旨,张翰即将离开,去往江东。
- 正值秋风时:强调这是一个秋天的时节,增加离别的悲凉感。
- 天清一雁远:描绘秋天晴朗的天空,远处飞来一只孤雁,象征离别的孤独。
- 海阔孤帆迟:海面辽阔,孤独的帆船缓慢行驶,暗示着离别的漫长与无奈。
- 白日行欲暮:日落时分,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临近。
- 沧波杳难期:遥远的波涛,难以预期再次相见的时光,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 吴洲如见月:吴洲的美好如明月,暗示着思念的深切与美好。
- 千里幸相思:千里相隔,但心中仍有思念,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吴洲比作明月,表现出对故友的思念。
- 拟人:通过“白日行欲暮”赋予时间以人性化特征,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感伤,体现了李白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在秋风萧瑟的时节,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离别与凋零的时节。
- 孤雁:象征孤独,暗示离别后的思念。
- 孤帆:象征孤独的旅程,反映内心的孤寂。
- 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离别的无常。
- 沧波:象征广阔的海洋,反映思念的远大与无边。
- 吴洲:象征友谊的美好与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张翰江东去”是什么意思? A. 张翰要离开江东
B. 张翰到达江东
C. 张翰在江东
D. 张翰返回江东 -
诗中提到的“孤帆”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孤独与离别
C. 快速的旅程
D. 美好的未来 -
“吴洲如见月”这句中,月亮象征着? A. 现实
B. 思念与美好
C. 时间
D. 离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孟浩然的《春晓》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与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送友人》更多地侧重于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感伤,而《送张舍人之江东》则更加强调自然景象对情感的映衬,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 《李白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