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
时间: 2024-09-19 21:20:12意思解释
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
原文展示:
枢府当年日辇襄,隐然一柱在明堂。
亲逢英主开前席,力与皇家正旧章。
直道岂求安富贵,纯诚惟欲助清光。
龚黄政事追千载,齐鲁风谣及万箱。
伟望能令中国重,奇谋曾压北方强。
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洛阳。
白话文翻译:
在枢府的光辉岁月中,仿佛有一根柱子支撑着明堂。
亲自见到英明的君主,坐在前席,竭尽所能维护皇家旧有的法则。
我并不追求安逸和富贵,只是希望能助力国家的清明。
追溯历史,龚黄的政治事务可追溯千年,齐鲁的风俗与歌谣也流传万里。
伟大的理想能够使中国复兴,奇妙的策略曾经压制住北方的强敌。
老朋友啊,等着看我调任之后,希望能悠然自得地在洛阳度过晚年。
注释:
- 枢府:指中央政府,政治中心。
- 日辇襄:日辇是指皇帝的车驾,襄则是支撑之意,形容政治权力的中心。
- 明堂:古代指朝会之处,象征着权力的核心。
- 英主:英明的君主,指的是能够治理国家的明君。
- 龚黄政事:指古代著名的政治家龚自珍与黄宗羲,寓意历史悠久的政治事务。
典故解析:
- 龚黄政事:提及历史上的政治家和他们的政事,象征着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历史的继承。
- 齐鲁风谣:指中国的文化和民间传说,象征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深厚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范仲淹任职青州时,因应富资政的来信而作,表达了他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未来的展望。
诗歌鉴赏:
全诗在思想上表现出范仲淹对国家政治的关怀与责任感。他首先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现出自己在政治中心的重要性和对历史的尊重。接着,范仲淹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并对国家的清明与富强寄予厚望。
诗中提到的“安富贵”让人感受到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国家大义的坚定追求。这种精神在古代文人中并不罕见,但范仲淹的这种理想主义追求,特别是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最后,诗句“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洛阳”则表达了他希望在晚年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以期回归故土的愿望,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枢府当年日辇襄:回忆自己曾在权力中心任职,暗示自己的经历和地位。
- 隐然一柱在明堂:比喻自己在政治中的支撑作用。
- 亲逢英主开前席:说明自己有幸见到明君,强调与君主的关系。
- 力与皇家正旧章:表达自己愿意为维护国家的传统法则而努力。
- 直道岂求安富贵:表明自己追求的并非物质的安逸,而是道德理想。
- 纯诚惟欲助清光:强调内心的诚意与对国家清明的期望。
- 龚黄政事追千载:引用历史名人,表明对历史的尊重。
- 齐鲁风谣及万箱:强调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多样。
- 伟望能令中国重:希望自己的理想能使国家复兴。
- 奇谋曾压北方强:回顾历史,表达自己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 故人待看调元后:期待未来的调任与重聚。
- 乞取优游老洛阳:渴望在洛阳安享晚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隐然一柱在明堂”,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重要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和节奏上表现出和谐美感,如“安富贵”与“助清光”的对比。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范仲淹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强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枢府:象征权力与地位。
- 明堂:象征政治的正义与光明。
- 英主:象征理想中的领导者。
- 洛阳:象征着故乡的安宁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英主”指的是? A. 明君
B. 暴君
C. 平民 -
“安富贵”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追求物质
B. 淡泊明志
C. 渴望权力 -
诗中提到的“齐鲁风谣”指的是? A. 齐鲁地区的风俗与传说
B. 齐鲁的美食
C. 齐鲁的山水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另一篇著名作品,表达了对政治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展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范仲淹与苏轼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两位诗人在风格上均有深厚的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但苏轼更为洒脱,范仲淹则更为严谨。
参考资料:
- 《范仲淹诗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