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时间: 2025-01-06 09:26:27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望边邑 一作: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亮从天山升起,映照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长长的风吹送了几万里,掠过玉门关。
汉朝的士兵走下白登道,胡人盯着青海湾。
这征战之地,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能回归故土。
戍楼的守客望着边陲的城镇,思乡之情满脸愁苦。
在这夜晚的高楼上,叹息声不断,似乎永无宁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茫:形容空旷而模糊的样子。
  • 长风:意指强劲的风。
  • 玉门关:古代重要的边关,位于今甘肃省。
  • 白登道:古代的军事道路,位置在今内蒙古西部。
  • :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常与汉朝对抗。
  • 戍客:守卫边境的士兵。
  • 苦颜:愁苦的面容。

典故解析:
“汉下白登道”提到汉朝的军事行动,反映了历史上汉与匈奴的冲突背景;而“玉门关”作为古代重要的边关,常象征着边疆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格豪放,情感奔放,作品多以抒情和壮志为主,常被称为“诗仙”。李白的生平充满传奇,他游历广泛,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创作背景:
《关山月》创作于李白的流亡生涯,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战争带来的痛苦。在战争频繁的时代,士兵常常面临生死离别,诗中通过描写边疆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展现了时代的悲凉。


诗歌鉴赏:

《关山月》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诗歌,李白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情冷暖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反思。诗的开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以清丽的意象展示了天山的壮美与空灵,明月的出现让整幅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李白将视线转向战争与离别,长风、玉门关、白登道等意象相继出现,暗示着士兵们所经历的艰苦与孤独。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一句直击主题,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戍楼上的守客面临着思乡的苦恼,李白通过“苦颜”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士兵内心的苦楚与无奈。诗末的“叹息未应闲”,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李白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怀,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厌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描写明月升起,天山与云海相映,营造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2.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长风吹过,穿越边关,隐含着旅人的孤独与远行。
  3.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提到汉朝的征途与敌人的窥伺,反映历史背景与战争的紧张。
  4.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表达战争带来的无情,士兵们往往不能归还。
  5.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戍楼上的守卫者望着边城,满脸愁苦,思乡之情显而易见。
  6.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在高楼上,夜晚的叹息声不断,感叹人生的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月出天山”和“长风几万里”,形成对称之美。
  • 意象:月亮、长风、玉门关等意象交替,营造出壮丽与悲伤并存的氛围。
  • 反复:通过“叹息”,表现了诗人反复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全诗以边关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战争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历史和人文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乡与孤独。
  • 长风:象征自由与旅途的艰难。
  • 玉门关:象征边境与战争。
  • 戍客:象征守卫边疆的士兵,代表了无奈与苦楚。
  • 高楼:象征思念与叹息的空间,突出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门关”是哪个朝代的边关?
    A. 宋朝
    B. 明朝
    C. 汉朝
    D. 唐朝

  2. “戍客望边邑”中“戍客”指的是:
    A. 商人
    B. 旅行者
    C. 士兵
    D. 学者

  3.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反映了什么主题?
    A. 思乡之情
    B. 战争的残酷
    C. 自然风光
    D. 友情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诗词对比:

  • 《关山月》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与对战争的反思,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兼顾现实的苦涩与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李白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