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六首 其四》
时间: 2025-01-06 09:14: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白话文翻译
在清静的斋室中度过了三千天,撕开白纸写下道经。
吟诵经文有所领悟,众神明保佑我的身形。
云彩随风而行,犹如羽翼轻盈。
攀登崖顶观赏日出,伏在栏杆上窥视东海。
海的颜色映衬远山,天鸡已经先鸣。
银台上倒映出美景,白浪翻滚如长鲸。
如何能够得到不死的药,飞向蓬莱仙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斋:清静的斋室,指修行的地方。
- 裂素:撕开白纸。
- 道经:道教经典。
- 众神:多位神明。
- 云行信长风:云彩随着长风而行。
- 飒:形容轻快的样子。
- 日观:日出。
- 东溟:东海。
- 银台:指高处的台子,反射光景。
典故解析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常常融入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
《游泰山六首》是李白游历泰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象征着雄伟与崇高,李白在此不仅感叹自然的壮丽,也思考人生的意义。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白卓越的个性及其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清斋三千日”一语展现了李白对道教修行的向往,表达了他渴望在宁静中修身养性的心情。接着,通过“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他将自己的修行与神明的保佑联系起来,表现了对神秘力量的信仰和依赖。
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充满生动的意象,如“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表现出李白心中那种轻盈的感觉,犹如他在自由飞翔。攀崖望日,伏槛窥海,都是他对自然细腻观察的体现。尤其“海色动远山”,描绘出海与山的浩瀚与变幻,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
最后的“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揭示了李白心中对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渴望。这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体现了他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斋三千日:在静谧中度过三千个日子,暗示长时间的修行。
- 裂素写道经:撕开白纸,书写道教经典,显示出李白的虔诚。
- 吟诵有所得:通过吟诵得到启发,表现出对知识的追求。
- 众神卫我形:感受到神明的护佑,融入了道教信仰。
- 云行信长风:云彩在风中行进,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攀崖上日观:攀登崖顶,观赏日出,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伏槛窥东溟:伏在栏杆上观望东海,流露出对远方的向往。
- 海色动远山:海水的颜色与远山相互映衬,描绘出壮丽的景色。
- 天鸡已先鸣:天亮了,喔喔叫的鸡,象征着新的一天开始。
- 银台出倒景:银色的台子映衬出美丽的景色,充满幻想。
- 白浪翻长鲸:白色浪花翻滚如长鲸,展示大海的宏伟。
- 安得不死药:渴望长生不老的药,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
- 高飞向蓬瀛:追求自由,渴望到达理想中的仙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羽翼,形象生动。
- 拟人:海色动远山,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对称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表达了李白对自由、理想和超脱的向往,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斋:象征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 众神:代表信仰与神秘力量。
- 云、风、日:自然的元素,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 海、山:象征宏伟与壮丽,反映诗人的胸怀与理想。
- 蓬瀛:仙境的象征,表达对长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清斋”指的是什么?
A. 喧闹的地方
B. 修行的地方
C. 游玩的地方
D. 餐饮的地方 -
“安得不死药”中的“安得”意为?
A. 如何
B. 哪里
C. 为什么
D. 什么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李白与王维同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与奔放,而王维则偏重于抒情与自然的细腻描绘。两者在描写自然时,李白更关注神秘与理想,王维则倾向于表现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