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后望月
作者:李白 〔唐代〕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白话文翻译
《雨后望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雨后观月的情景和感受。四周的阴云散去,月亮透出半轮明亮的光芒。远处的霜气在万里间弥漫,江面如练般平展。月出时,山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海的深处也显得明亮。为了珍惜这如同团扇般的月光,诗人吟诵到五更时分。
注释
- 四郊阴霭散:四周的阴霭(云雾)散去,形容天气转晴。
- 开户半蟾生:月亮像一只半边的蟾蜍(蟾蜍在古代象征月亮),指的是月亮升起的情景。
- 万里舒霜合:在万里之遥的地方,霜气弥漫,形容清冷的气候。
- 一条江练横:江水如同绸缎般平滑,形象地描绘了江面。
- 出时山眼白:月亮升起时,山脊显得特别明亮。
- 高后海心明:高处的海面显得清澈透明。
- 为惜如团扇:形容月光如同团扇般美丽可惜。
- 长吟到五更:诗人欣赏月光,吟唱到夜深时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理想,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白游历期间,正值雨后,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尤其是月亮的清辉,因而写下此篇。他的诗歌常常与自然景色紧密相连,体现了他对自由与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雨后望月》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李白对月亮及周围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后宁静清新的氛围。首句“四郊阴霭散”开篇即描绘出一幅自然画面,雨过天晴,万物复苏,四周的阴霭消散,给读者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
接下来的“开户半蟾生”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升起的情景,半边的月亮如同一只蟾蜍,生动形象。随后,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万里间霜气弥漫的景象,江面如练,给人以静谧而广阔的感觉。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为惜如团扇”的比喻,表达出他对月光的珍惜,仿佛这美好的景色如同美好的团扇一般,不可得而长久拥有。整首诗在清新明亮的色调中,透出一种淡淡的惆怅,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郊阴霭散”:描绘雨后四周的阴霭消散,天气清新。
- “开户半蟾生”:形容月亮如同一只半边的蟾蜍升起,生动而形象。
- “万里舒霜合”:远方的霜气弥漫,增添了清冷的氛围。
- “一条江练横”:江面如同绸缎般平滑,形成静谧的水面。
- “出时山眼白”:月亮升起时,山的轮廓清晰可见。
- “高后海心明”:高处的海面显得清澈,光亮透彻。
- “为惜如团扇”:将月光比作团扇,表达对美景的珍惜。
- “长吟到五更”:吟唱到深夜,表现了诗人对月光的痴迷和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半边蟾蜍,生动形象。
- 对仗:如“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对仗工整。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月亮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 雨后:代表清新与生机,象征着新的开始。
- 月亮:象征着孤独、清明和理想,常常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 江水:象征着宁静和流逝的时间,江水的平静也暗示着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四郊阴霭散”意思是什么?
A. 到处都是阴霭
B. 四周的阴霭消散
C. 外面的雨下得很大 -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月亮?
A. 一轮明珠
B. 一只半边的蟾蜍
C. 一片云彩 -
诗中提到的“长吟到五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月光的珍惜
B. 对时间的无奈
C. 对雨水的怀念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雨后望月》,都是描写月亮的诗作,但《月下独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雨后望月》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