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王太子墓》

时间: 2025-01-19 14:56:24

万里南迁国亦亡,碧山埋恨海天长。

何殊青冢居胡朔,无异怀王落瘴乡。

仙鹤泪残辽月暗,杜鹃啼破蜀城荒。

当年太子坟前路,多少行人为感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南迁国亦亡,
碧山埋恨海天长。
何殊青冢居胡朔,无异怀王落瘴乡。
仙鹤泪残辽月暗,
杜鹃啼破蜀城荒。
当年太子坟前路,
多少行人为感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迁的王国最终灭亡的悲惨景象,碧绿的山埋藏着亡国的仇恨,海天之间似乎无尽的悲伤。与青冢埋葬的胡人相比,怀王的坟墓也同样在瘴气弥漫的乡野中。仙鹤在辽阔的月色下流下悲泪,啼叫的杜鹃声打破了蜀城的荒凉。回想当年太子的坟前,多少行人因而感到伤感。

注释:

  • 万里南迁:指的是远道而来的南迁移民,暗指国家的沦亡。
  • 碧山:指的是青翠的山,象征着故国的美好与遗憾。
  • 青冢:指的是埋葬胡人王族的墓地,暗示对亡国之痛的反思。
  • 怀王:指的是历史上因战乱而流亡的王族,象征着失去的王朝。
  • 杜鹃:一种鸟,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宣(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沉郁的诗风和深刻的历史感而著称。他的诗多涉及国家兴亡、历史悲歌等主题,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创作背景:

《荆王太子墓》创作于明代,为了纪念历史上的荆王及其太子,表达对亡国之痛的追忆。明代正值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荆王太子墓》通过描绘太子墓前的景象,深刻表现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对亡国之痛的感慨。诗人用“万里南迁国亦亡”开篇,直接点明国家的覆灭,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接下来的“碧山埋恨海天长”则营造出一种壮丽却忧伤的自然景观,山与海的永恒对比,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

“何殊青冢居胡朔,无异怀王落瘴乡”两句,诗人将胡人之墓与怀王的遭遇并列,暗示无论是外族的兴起还是本族的衰落,最终都难以逃避悲剧的命运。接下来“仙鹤泪残辽月暗,杜鹃啼破蜀城荒”,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无尽的悲哀与失落。仙鹤和杜鹃的哀鸣,强化了诗中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最后两句“当年太子坟前路,多少行人为感伤”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以行人的视角,反映出对历史的沉重感慨和人们心中的伤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对历史兴亡的深思,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南迁国亦亡:历史的长河中,南迁的国家也随之灭亡,表明历史的无情。
  2. 碧山埋恨海天长:青翠的山丘埋藏着无尽的仇恨,海天的广阔仿佛在诉说着漫长的悲伤。
  3. 何殊青冢居胡朔:无论是胡人之墓还是怀王的坟墓都承载着相似的历史沧桑。
  4. 无异怀王落瘴乡:怀王的落难与外族的兴起并无太大区别,都是历史的悲剧。
  5. 仙鹤泪残辽月暗:仙鹤泪流,辽阔的月色愈显凄凉,暗示无尽的哀伤。
  6. 杜鹃啼破蜀城荒:杜鹃的啼鸣打破了蜀城的荒凉,象征失落的故乡。
  7. 当年太子坟前路:回忆起往日太子的坟前,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思索。
  8. 多少行人为感伤:行人们在此路过,感受到历史的痛楚与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的兴亡比作南迁,暗示历史的无情。
  • 拟人:仙鹤和杜鹃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碧山埋恨”与“海天长”,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切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亡国之痛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诗中通过历史的细节,展现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寄托了对未来的希冀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山:象征美好与希望,却又埋藏着无尽的仇恨。
  • 仙鹤:一种高洁的生物,代表着哀伤与追忆。
  • 杜鹃:常用于表达哀痛的鸟,象征失落与悲哀。
  • 辽月:辽阔的月光,象征着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青冢”指的是谁的墓? A) 怀王
    B) 荆王
    C) 胡人王族
    D) 诗人自己
    答案:C

  2. 填空题:诗中提到“万里南迁国亦亡”,意指____。

  3. 判断题:诗中通过“杜鹃啼破蜀城荒”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荆王太子墓》同样反映了历史的沧桑感,杜甫通过个人的遭遇表达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而冯宣则更注重历史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经与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