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门彷佛记曾来,
问讯山僧始此回。
却觅旧游无是处,
只应形似遣人猜。
白话文翻译:
走进门来,仿佛记得曾经来过这里,
问候山中的僧人,才知道自己是这次再来。
却想寻找以前游玩的地方,却没有一处可寻,
可能只是形状相似,让人猜测而已。
注释:
- 入门:进入寺院的门。
- 彷佛:仿佛,似乎。
- 曾来:曾经来过。
- 问讯:问候、询问。
- 山僧:山中的僧人。
- 旧游:曾经游玩的地方。
- 无是处:没有这样的地方。
- 形似:形状相似。
- 遣人猜:让人去猜测。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山僧”可以理解为隐居的高人,暗示诗人对超然物外的生活的一种向往或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淡淡的忧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走访净名院时,回忆起往日的游历,勾起了对过去时光的思念与追忆。
诗歌鉴赏:
李薰的《过净名院触目都似曾到问讯乃非也戏题绝句》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绝句。开头两句,诗人走进净名院,感到似曾相识,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心中涌起了对过去的回忆,似乎每一处景物都在诉说着他曾经到此的故事。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试图寻找曾经游玩的地方,却发现无处可寻,内心的失落感油然而生。这种失落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缺失,更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形似”二字,巧妙地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虽未能找到具体的游玩记忆,但那种似有似无的感觉,反而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这种朦胧的情感,恰是李薰诗作中所蕴含的哲理深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入门彷佛记曾来:进入这个地方,感觉曾经来过。
- 问讯山僧始此回:询问山中的僧人,才知道这是我再次到来。
- 却觅旧游无是处:却想寻找以前游玩的地方,却没有发现。
- 只应形似遣人猜:可能只是形状相似,让人去猜测而已。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形似”来比喻记忆的模糊。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往日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意象分析:
- 入门: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回忆的入口。
- 山僧:象征着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旧游:象征着曾经的美好与失去的时光。
- 形似:象征着记忆的模糊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入门彷佛记曾来”中的“彷佛”是什么意思? A. 完全
B. 仿佛
C. 确定
D. 从未 -
诗中提到的“山僧”主要指什么? A. 年轻人
B. 隐士或修行者
C. 商人
D. 游客 -
诗人寻找旧游的结果是什么? A. 找到了
B. 有些地方但不记得
C. 无处可寻
D. 发现了新的地方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李薰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表现了对往日的追忆和内心的感伤。前者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后者则通过音乐传达情感,展示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薰诗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