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端居感事四绝句》

时间: 2025-01-04 08:51:02

珠帘当面见玲珑,白鹤仙人上下通。

夜半蕊珠重命宴,鸣鞘声落九霄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夕端居感事四绝句 张舜民 〔宋代〕 珠帘当面见玲珑,白鹤仙人上下通。 夜半蕊珠重命宴,鸣鞘声落九霄中。

白话文翻译:

珠帘在面前显得玲珑剔透,白鹤仙人在空中自由飞翔。 夜半时分,蕊珠再次举办宴会,鸣鞘声响彻九霄云外。

注释:

  • 珠帘:用珍珠串成的帘子,形容其精美。
  • 玲珑:形容物体精巧细致。
  • 白鹤仙人:传说中的仙人,常与白鹤相伴。
  • 上下通:自由飞翔。
  • 蕊珠:指珍贵的珠宝,此处可能指代宴会的主人或地点。
  • 重命宴:再次举办宴会。
  • 鸣鞘声:指宴会上的音乐或声响。
  • 九霄:指天空极高处,比喻极高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仙境和宴会的向往与描绘。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夕之夜的仙境宴会,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元夕(元宵节)之夜,诗人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仙境般的氛围,从而创作了这组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仙境的幻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元夕之夜的仙境宴会。首句“珠帘当面见玲珑”,以珠帘的玲珑剔透象征宴会的高雅与精致。次句“白鹤仙人上下通”,通过白鹤仙人的自由飞翔,传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后两句“夜半蕊珠重命宴,鸣鞘声落九霄中”,则描绘了宴会的热闹与盛大,鸣鞘声响彻九霄,展现了宴会的高潮与壮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仙境的幻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珠帘当面见玲珑”:珠帘在面前显得玲珑剔透,形容宴会的精致与高雅。
  2. “白鹤仙人上下通”:白鹤仙人在空中自由飞翔,象征自由与超脱。
  3. “夜半蕊珠重命宴”:夜半时分,蕊珠再次举办宴会,强调宴会的盛大与频繁。
  4. “鸣鞘声落九霄中”:鸣鞘声响彻九霄,形容宴会的热闹与壮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珠帘的玲珑剔透比喻宴会的高雅与精致。
  • 拟人:白鹤仙人的自由飞翔,赋予白鹤以人的特性。
  • 夸张:鸣鞘声响彻九霄,夸张地描绘了宴会的热闹与壮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仙境的幻想。通过描绘一个元夕之夜的仙境宴会,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超脱和高雅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珠帘:象征宴会的高雅与精致。
  • 白鹤仙人:象征自由与超脱。
  • 蕊珠:可能指代宴会的主人或地点,象征宴会的珍贵与盛大。
  • 鸣鞘声:象征宴会的热闹与壮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珠帘当面见玲珑”中的“玲珑”形容的是: A. 珠帘的精美 B. 白鹤的飞翔 C. 宴会的盛大 D. 鸣鞘声的响亮

  2. 诗中“白鹤仙人上下通”中的“上下通”指的是: A. 白鹤的飞翔 B. 宴会的频繁 C. 珠帘的精致 D. 鸣鞘声的响彻

  3. 诗中“夜半蕊珠重命宴”中的“重命宴”指的是: A. 再次举办宴会 B. 宴会的珍贵 C. 宴会的热闹 D. 宴会的盛大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描绘明月和仙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通过描绘月下独酌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元夕端居感事四绝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描绘了仙境和宴会,但张舜民的诗更注重对宴会细节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仙境和明月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